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

ID:16304919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_第1页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_第2页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_第3页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_第4页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择按照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设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非常宏观和原则的要求。诸多具体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最根本、最首要的问题是目标和路径问题。究竟什么是新农村,新农村什么样,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路径走向目标?搞不清目标,就搞不清路径,政策选择就会进退失据,其他问题就更不好说清楚了。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来理解,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减少农村,减少农民”。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农民?这是

2、一个系统工程。从资源基础和产业选择的角度分析,这个系统的经济逻辑及循环机理可以概括为“三化”:一个是“异化”,即城市化,农村变成城市;一个是“进化”,即农业现代化,传统的小农业变成现代化大农业;一个是“退化”,即生态与环保化,“什么也干不成”就归于环境保护,搞生态环保产业。  ——传统农业的“进化”。资源条件好的地方改造、提升为现代化的大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首先是规模化农业,规模化农业首先是特色农业。“宜瓜种瓜,宜豆种豆”,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北京郊区的西瓜水果、东北的粮食等等,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技术排挤农民”的过程,置换出

3、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  ——传统农业的“退化”。很多地方资源条件不好,甚至没有任何资源,不适宜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不适宜人居;有一些地方虽然有资源,但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等考虑,也不适宜继续农业生产,如青海西藏的“三江源”地区。这些地方的原有农业人口要逐渐大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退耕还林、还草等等。这个过程可称为“资源排挤农民”的过程。这些人口当然也要进入城市。  ——农业产业的“异化”。城市要接纳“技术排挤”和“资源排挤”出来的剩余人口,为现有农业的“进化”和“退化”提供转移空间。这就“逼迫”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城市的接纳能力。城市哪里来?哪里

4、有那么多的城市接纳这么多的剩余人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扩容比新建成本要低得多,但扩容也有它的经济限度。所以“扩容”和“新建”都是需要的,要“两条腿走路”。“新建”要通过非农产业带动,农业变成工业、服务业。当然依据也是区域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  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有了这样的一个系统框架,“旧农村”→“新农村”的目标、路径就清晰凸现出来,战略与政策选择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那就是,针对不同的资源状况和产业前途,要么搞城市化;要么搞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要么搞生态和环保,包括生态旅游。城市化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现代农业需要什

5、么样的政策,归于生态与环境保护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要“对症下药”。  1.关于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体两翼”。没有新城市就没有新农村。城市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条归宿和“进路”要解决的问题是,接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排挤”和“资源排挤”出来的农村剩余人口。以此反思我们现在的很多制度和政策,恰恰相反,城市不仅没有很好地接纳和吸收这些剩余人口,而是排挤农民进城。所谓的城乡分治、二元结构,说到底是“制度排挤农民”。农民工问题是“三个排挤”的集中表现。(见图)  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带动

6、农业,首要的涵义是,拆除“制度排挤农民”的藩篱,疏通阻止农民进城的制度通道。包括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等,这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制度系统,背后最核心的是户口制度,其他所有制度对城乡所规定的不同“待遇”都是以户口为纲领的。解决户口制度问题,如果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开,那么也要逐渐放松,由“硬约束→软约束→无约束”,最终彻底取消。但这个过程不能过长,应尽量缩短。  这样看,新农村建设的“战场”不只是在农村,至少有相当的分量、相当一段时间是在城市。应该有规划、有系统地调整接纳农民进城的政策。  (1)规划进城人口(主要是农民工)

7、的社会保障问题,尽快建立起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五”计划期间,整个政府财力翻了三番。同时,通过征购土地获得的巨额收入只用于城市而没有用于农民,农民理应得到的收益没有得到,要从中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安排农民的社会保障,这是对农民土地补偿的一个核心问题。  (2)提供廉租房和低价商品房。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物,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最大问题是根本上没有建立起一个结构健全、功能层次分明的住房保障体系。廉租房严重不足;经济适用房变味;高档住宅、别墅泛滥成灾。应该进行做根本性的结构调整,目标是:以廉租房、低档商品房为主体,占有足够的比例,保证

8、包括进城农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房住;高档商品住房、别墅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做这个工作不存在资源和财力约束,但利益格局调整存在巨大阻力,不容低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