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

ID:15679067

大小:37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04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_第1页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_第2页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_第3页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_第4页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音乐论文变奏——卡姆兰·印斯创作风格技法系列研究之一陈思[内容提要]卡姆兰·印斯的音乐带有鲜明的简约主义烙印,在他的作品中,简约风格的精髓得到了大量的体现。但作曲家并不满足于经典简约主义音乐中“微变奏”技术所带来的惯性听觉感受,而是灵活并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变奏’’技术以获得突出的戏剧对比和音乐发展动力一一既保持了简约主义音乐材料集中、形象鲜明的特色,又克服了经典简约主义音乐内容单一、缺少变化的局限性。[关键词]卡姆兰·印斯/变奏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

2、6(2015)03-0095-16一、作曲家个人经历及相关作品介绍卡姆兰·印斯1960年出生于美国的蒙大拿州,成长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目前定居于美国。他自幼便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的印斯便能自如演奏曼陀铃、大提琴及钢琴,并先后受到土耳其著名作曲家伊尔汗·巴兰(IlhanBaran)与穆阿迈尔·孙(MuammerSun)的提携,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介于土耳其当时的封闭状态以及民族主义音乐运动对创作产生的消极影响,印斯毅然奔赴美国——令其脱胎换骨、弃旧从新的梦想之地。在美国欧柏林大学期间(1980-198

3、2,取得作曲学士学位),他的音乐创作趋于抽象化和实验性,作品中常有“扭曲、怪诞”的音乐形象,体现出幽默、怪诞的戏谑风格。此外,他经常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土耳其与西方)予以对比并置,制造出有趣的复风格效果。这种“极端对比”手法伴随他至今,是构成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伊斯曼音乐学院期间【1982-1987,取得作曲硕士与博士学位,师从于钢琴家戴维·伯奇(DavidBurge)以及约瑟夫·施万特纳(JosephSchwantner)、塞缪尔·阿德勒(Samu-elAdler)、克里斯托弗·罗斯(ChristopherRouse)、

4、芭芭拉·库伯等著名作曲家(BarbaraKolb)】,印斯将简约主义与新浪漫主义音乐手法结合使用,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较少,语言相对“西化”。这一时期内,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与乐队协奏曲》(“ConcertoforPianoandOrchestra”,1984)、《红外线》(“nfraredOnly”1985,受纽约青年交响乐团委约)以及《红外线之序》(“Infraredbefore”,1986)。其中,《钢琴与乐队协奏曲》是一部集浪漫主义情怀与简约音乐手法于一体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成为他与纽约爱乐乐团签约合作的桥梁,令其在当代乐坛中赢得

5、一席之地;《红外线之序》是印斯为《红外线》续写的序篇,其内容关乎旅行:作品中的文字标注“Destination1、Destination2、Destination3…”意为不同的“目的地”,预示着新段落的开始。其中的快速段落使人联想起倒开的列车。接下来的罗马之行令印斯印象深刻。在此期间,他频繁往返于罗马与土耳其之间,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其乐队作品《圆顶》(“Domes”,1992)便是作曲家这一时期的经历的反射—一他坚定地认为“建筑形制与灵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并将其对基督教堂与伊斯兰教堂宏伟建筑的敬仰之情寄予作品中。他将唯一的音

6、乐材料(下行四音列)贯穿于作品始终,并通过变奏手法塑造出多个形态各异的主题形象,集中展现出作曲家处理原始乐思的精湛技艺。他的《第二交响曲》(又名《君士坦丁堡的陷落》“FallofConstantinople”,1994,受奥尔巴尼交响乐团委约)取材于土耳其同名历史事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由“城墙”(“CityandtheWalls”)、“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Sophia”)、“首领的讲话”(“WaroftheWalls”)、“铁轨上的船只”(“ShipsonRails:TheMarineBattle”)以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7、”(“fallofConstantino-ple”)五个乐章组成。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首次有意识地运用了土耳其音乐元素:除采用民族调式音阶外,他还以西洋乐器来模仿土耳其民族乐器(如:用双簧管、萨克斯管、大管等来模仿唢呐)的音色,制造出生动有趣的仿声效果。他似乎并不满足于管弦乐队自身的声音能量,而将电声乐器作为辅助音源加入其中,使整体音响更加浑厚,富于感染力。继《第三交响曲》(又名《围攻维也纳》“SiegeofVienna”,1995,受奥尔巴尼交响乐团委约,是印斯的另一部历史题材的交响乐作品)之后,印斯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进一步变化:作品开

8、始涉及灵性方面的内容;在传统乐队编制的基础上加入人声(无歌词)、土耳其民族乐器及电声乐器,并大量使用打击乐。他的《乐队、土耳其乐器与声乐协奏曲》(“ConcertoforOrches-tra,Turkis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