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14769
大小:1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4
《酒店类空调设备论文(比较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圳万豪酒店投资有限公司 朱立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长期高速增长。目前我国能源供给已呈现出紧张局面。大力推进节约降耗,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用能工作的核心。 能源是保障酒店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的基础动力。随着我国现代酒店的快速发展,虽然酒店的能源管理水平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酒店的能源消耗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酒店业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酒店机电设备的特点,就目前常用的、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节能技术做一简介。对于具体的节能项目进行基础理论分析,求得基础理论的技术支持。以
2、实物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对节能方法及其实际应用中的注意要点进行总结。旨在供大家在开展节能工作时参考。 一、酒店用能基本状况 目前我国酒店业能源消耗费用平均约占酒店收入的13%左右。 酒店用能一般比例平均约为: 空调51% 照明21% 机电17% 其他10% 从酒店用能一般比例来看,空调用能占酒店用能的一半以上,节能潜力最大。下面先从冷冻基础理论入手。分析空调节能的途径,论证相应的节能方法及实践。 二、酒店空调节能技术及方法 (一)冷冻基础理论简述 1、实际冷冻循环分析: 冷冻循环过程文字表述: 由蒸发器(4)出来的状态为1(T1,P1)的气体冷媒
3、;经压缩机绝热压缩以后,变成状态2(T2,P2)。被压缩后的气体冷媒,在冷凝器(2)中,等压冷却冷凝,经状态3(T3,P2)而变化成状态4(T3,P2)的液态冷媒,再经节流阀(3)膨胀到低压(P1),变成状态5(T1,P1)的气液混合物。其中低温(T1)低压(P1)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4)中吸收被冷物质的热量,在P1下气化,变成状态1(T1,P1)的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管道重新进入压缩机,开始新的循环。这就是冷冻循环的四个过程。 2、冷冻理论分析空调节能途径(一) (1)冷冻系数∑=Q1∕-W=Q1∕(-Q2)-Q1 式中 Q1--冷媒从环境(冷物体T
4、1)吸收的热量,为正值; Q2--冷媒向环境(热物体T2)放出的热量,为负值。 W--压缩机对物系(冷媒)所作的功,为负值。 文字表述:∑表明外加1个单位的功,冷冻剂从冷物体所能够吸取能量。它是衡量冷冻循环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3、冷冻理论分析空调节能途径(二) (2)理想冷冻循环(可逆循环)数字表达式:∑可=Q1∕(-Q2)-Q1=T1∕T2-T1●式中:T1—冷物体的绝对温度(蒸发温度) T2—热物体的绝对温度(冷凝温度)●文字表述:对理想冷冻循环来说,因为每一部都是可逆的,故理想冷冻循环的效率可为最大。而且与T1、T2有关,而与冷冻剂无关。●分
5、析:当蒸发温度T1升高时,冷冻系数升高;T1降低时,则反之。 当冷凝温度T2降低时,冷冻系数升高;T2升高时,则反之。 4、冷冻理论分析空调节能途径(三) (1)在T--S图上求算冷冻能力由冷冻循环的T-S图分析可得:● 标准冷冻工况为(1-2-3-4-5-1)其制冷量积分面积Q1;● 当冷凝温度降低至T2’时,其冷冻工况为(1-2-3-4’-5’-1),其制冷量积分面积为Q1+Q1’;● 当蒸发温度升高至T1’时,其冷冻工况为(1-2-3-4-5’’-1),其制冷量积分面积为Q1+Q1’’。 (2)改变操作工况分析冷冻量的变化案例分析 (a)冷
6、冻机以氨为冷媒。标准运行工况:蒸发温度T1=-15℃冷凝温度T2=30℃过冷温度T2’=25℃△制冷量100000KCal∕h (b)改变运行工况后:蒸发温度T1=-10℃冷凝温度T2=25℃过冷温度T2’=20℃△制冷量135000KCal∕h (5)冷冻理论分析空调节能途径(四)☆冷冻理论与实践证明 在蒸发温度一定条件下:冷凝温度T2升高1℃,空调冷水机组效率降低约4.2%左右。冷凝温度T2降低1℃,空调冷水机组效率升高约4.0%左右。 在冷凝温度一定条件下:蒸发温度T1降低1℃,空调冷水机组效率降低约4.2%左右。蒸发温度T1升高1℃,空调冷水机组
7、效率升高约4.0%左右。 (6)冷冻理论分析空调节能途径(五)☆冷冻理论支持节能的途径方向 A、冷凝温度越低,冷冻系数越大,可减少压缩机的电耗。 B、蒸发温度越高,冷冻系数越大,可减少压缩机电耗。 C、蒸发过程中所吸收被冷物体的热量和压缩机做功产生的热量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根据冷冻理论支持的空调节能的途径,就可有的放矢的设计相应的节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工艺管路等等,以达到节能改造的最佳化。 (二)酒店综合节能改造基本条件和要求1)因地制宜,合理的采用符合本酒店店情的节能技术和方法。2)熟悉系统及设备的运行工况。3)节能经济效益明显。4)不影响设
8、施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