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文艺研究文化虚根时段的想象性认同——金庸的现代性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文艺研究文化虚根时段的想象性认同——金庸的现代性意义"text-align:center;">论文关键字:关键字:中国文化现代性现代文化虚根文化认同俗雅双重性后古典性中华性内容提要金庸的意义不能仅仅从文学史角度去考虑,而需要从更宽阔的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现代性去审视。金庸为处于现代文化虚根危机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文化认同模型。金庸小说本文在传播媒介、小说类型、语言、形象、文化价值取向和深层意蕴六个层面分别体现出报刊连载体奇迹、俗雅双重性、多语混成汉语形象、有疑问英雄、后古典性和中华性等特点,表现了中国
2、古典文化价值系统的现代性风貌,为现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价值建构确立了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范型。作为现代大众通俗模式的当然代表,金庸武侠小说标志着这种小说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并且凭借这一大众通俗小说高峰而成为整个中国现代性文学的令人仰止的高峰之一。金庸是一个多义世界。本文打算在简要梳理已有的几种意义读解的基础上,从中国文化现代性角度去尝试别一种阅读,以就教于方家。一、三种阅读模式目前对于金庸的阅读(包括阐释和评价)呈现众说纷纭的局面。无论是阅读方式还是评价,都难以作简单概括。尽管如此,我认为还是可以从中梳理出三种
3、主要阅读模式,而人们的肯定或否定性评价也都可以从这些模式引申出来。第一种阅读模式为俗文俗读,可称娱乐说。这是从金庸武侠小说的通俗娱乐效果着眼的,认为它的价值就在于向读者提供通俗的日常感性愉悦。但正是在这同一娱乐基点上,评价却可能完全相反。肯定的观点认为,“俗”有什么不好?读者俗人俗性,俗文俗读,此俗何罪之有?这种观点不是轻视或掩盖金庸小说的俗性,而是充满自信和自豪地肯定它,以俗为正、以俗为美。许多普通读者往往对金庸持这一态度。而否定的人(如一些批评家、学者或社会评论者)则说:金庸的俗是俗不可耐,是低俗或媚俗,甚至简直
4、就如“鸦片”一般毒害读者,应当坚决“拒绝”。诚然上述评价截然相反,但都共同地认定“俗”或通俗娱乐乃是金庸小说的基本的或惟一的意义或特性。第二种为俗文雅读,可称高雅说。这种观点不是认可金庸小说的通俗娱乐性,而是相反,竭力证明它可由俗通雅,直通高雅文化层面,并且甚至具有极高的高雅性。由此出发,认为金庸的特点在于俗文雅性,即通俗本文也指向并蕴含高雅文化属性。例如,认为金庸真实地描写了中国人的生活形象;刻画了中国文化中的正气、情义、高尚人格、个性解放、民主等主题;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把俗文化提升到雅文化的高度,证明通俗
5、文化也具有雅性,体现雅俗共赏价值,因而对于填平雅俗鸿沟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一些读者、文学史学者、文学批评家及文化批评家持此看法。在这里也出现相反看法:金庸确实可以通向雅,但这雅是“伪雅”或令人做作的高雅,对社会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第三种是古典今赏,可称古典说。与前两种分别从俗雅角度去阅读和评价不同,这里着重领会金庸对于中国古典传统的保存、发掘或普及性意义,认为金庸小说的价值既非俗性也非一般雅性,而是古典性(或传统性)。由于金庸致力于以武侠小说形式发掘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因此在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持这种观点的多
6、为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爱好者和学者。但反对的人往往可能指责说:金庸的古典性是虚假的“假古董”。这三种观点分别标举金庸小说的“俗”、“雅”、“古”特性,显然各有其合理处。然而,它们又各自难以沟通,并且每一种都会引发肯定和否定的相反结论。要想在这里硬性裁定哪一种更具合理性是不必要的,应当承认,这本身就表明了金庸小说在阐释上的多义性和评价上的分歧性。如果这一概括大体能够成立,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阐释多义性和评价分歧性会同时存在于金庸阅读中?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跳出这三种观点各自的立场而从一个宽阔的界面去重新阅读金庸小
7、说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宽阔的界面上,金庸本文能显示出它的远为丰富复杂的意味。这个宽阔的界面就是金庸小说本文被创造和阅读的中国文化现代性语境。二、中国现代性与文化精神如果把金庸纳入中国现代性语境去阐释,会发现它具有一种跨越上述俗、雅、古等单一立场而更具通串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代性意义。所谓中国现代性,也称中国文化现代性,主要是指与中国古代文化状况相对应的一种新文化发展时段。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本身构成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过程的“长时段”,那么,中国现代性则属于另一个新的由若干“短时段”组成的长时段。中国现代性是指1840年鸦片
8、战争以来至今中国人在生活方式、宇宙模式、价值体系、伦理范式、心理结构、审美表现等层面所体现的特性。如果说,“现代化”一词突出经济、商业和贸易等物质层面及相应的制度层面的变革的话,那么,“现代性”则主要体现文化层面(即生活方式、宇宙模式、价值体系、伦理范式、心理结构、审美表现等)的转变。这样的文化现代性力求回答中国人在现代世界上的地位问题,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