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路的探讨2006年第3期青岛远洋船员学院VOL.27NO.3文章编号:1671—7996(2006)O3—0028一o4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思路的探讨孙翠霞(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管理系,山东青岛266071)提要: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是我院为培养航运企业所需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深受航运企业和学生的欢迎和青睐.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把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我们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建设.关键词:国际航运
2、业务管理专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1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国际航运管理业务专业自1995年正式招收普通大专生,经十余年的发展,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配备较为齐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备,与中远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该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适岗快的适应航运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突出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三个特色: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学生管理实行半军事化;学生能力培养实行一证多能;在产学研结合上实行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3、管理实行ISO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建设与时俱进,符合行业要求,已经为我国航运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受到企业的好评,2004年被列为山东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际航运管理专业主要为航运企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本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托于航运业的兴旺与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我国海上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海运量不断增长,我国海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繁荣全球海运的重要因素.2005年,我国港口完成吞吐量收稿日期:2006—09一o6作者简介:孙翠露(1963一).女.副教授,管理系主任?
4、28-49.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50万TEU.这使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在2005年我国有十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根据最新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2.3万亿美元,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要翻两番,预计要达到4万亿美元.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将翻两番,预计能够达到2万亿美元.可见,我国市场上对国际货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会持续稳定增长.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新兴的我国货代物流市场将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欧美等成熟市场,
5、我国货代物流市场在拥有广阔发展空间.因此,国际航运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国际航运管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2.1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国际航运管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为宗旨,以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十一五"计划长远规划为指导,在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素质能力2006年第3期青岛远洋船员学院VOL.27NO.3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6、,结合专业性质及行业要求,确保培养出英语水平高,适岗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适应航运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2.2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人手,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依托中远集团总公司,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青岛市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力争在几年内把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2.3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建设基本思路2.3.1以就业为导
7、向,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努力探索富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1)明确专业办学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2)面对岗位群,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修订专业教学计划.(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确保招生和就业任务的完成,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2.3.2以提高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2)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3)根据"培养应用能力,
8、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4)全面实施学分制.2.3.3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1)改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全面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改革.(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