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7354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218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18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关键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病理分析 [关键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病理分析 Keywords:Female;Idiopathybreastcancer;Pathologyanalyse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15%,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总数的21%,居妇女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1],因此,积极开展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乳腺癌根治术218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2、,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乳腺癌根治术病例218例,详细复习了临床病历、大体标本检查记录及病理切片,标本上所找到的淋巴结全部取材制片,标本经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按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对41例患者进行随访。 1.2 临床资料 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1岁~76岁,平均年龄45.5岁,31岁~40岁37例(占16.97%),41岁~50岁98例(占44.95%),51岁~60岁62例(占28.44%),61岁~70
3、岁16例(占7.34%),70岁以上5例(占2.30%)。右侧122例,左侧96例。表现为肿块者185例,其中无意中发现肿块者64例,体检发现肿块者121例,肿块伴乳头下陷及皮肤桔皮样改变者16例,肿块伴乳头溢液者6例,肿块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47例。病程1个月~3个月76例,3个月~6个月41例,6个月~9个月45例,9个月~12个月48例,12个月以上8例。 1.3 分期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制定的TNM临床分期原则[2]对本组41例随访患者临床分期如下:Ⅰ期6例,Ⅱ期22例,Ⅲ期11例,Ⅳ期2例。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
4、结果 2.1.1 大体检查 肿瘤直径2cm以下16例,2cm~5cm178例,5cm以上24例,质硬,表面不光滑,部分呈结节状,切面灰白、灰黄色。 2.1.2 组织学分类 非浸润性癌16例(7.34%),其中导管内癌13例;小叶原位癌3例;浸润性癌202例(92.66%),伴腋下淋巴结转移者83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59例(78.71%),71例有淋巴结转移(44.65%);浸润性小叶癌21例(10.4%),9例有淋巴结转移(42.86%);黏液癌5例(2.48%),1例有淋巴结转移(0.20%);髓样癌17例(8.41%),
5、2例有淋巴结转移(11.76%)。3 2.2 218乳腺癌临床分期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见表1,诊断标准(UICC,1997):早期乳腺癌:临床检查肿瘤最大径≤2cm,腋窝淋巴结无肿大;中晚期乳腺癌:临床检查肿瘤最大径>2cm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者。 表1 乳腺癌临床分期与文化程度的关系(略) 2.3 随访结果 随访病例共41例,Ⅰ期6例,术后1a~5a未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均健在:Ⅱ期22例,1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中1例术后4a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死亡,7例术后5a,2例术后5a以上均健在,其中1例患者8a前左侧乳腺
6、导管内癌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8a后发现右侧乳腺癌,现行根治术后4a未见复发或转移。1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中,1例术后3a发现骨转移,7例术后1a~3a、2例术后4a~5a、1例术后5a以上均健在。Ⅲ期11例,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术后3a发现骨转移,10例有淋巴结转移者中1例术后2a发现对侧乳腺癌行根治术,术后存活2a;3例术后3a发现骨转移;3例术后发现多脏器转移死亡;3例术后3a~5a健在。Ⅳ期2例术后1a~3a死于骨、肝及脑转移。在41例随访患者中,术后转移者12例,占29.2%;Ⅰ期术后转移率为0;Ⅱ期术后转移率9%;Ⅲ
7、期术后转移率72.7%;Ⅳ期术后转移率100%。 3 讨论 3.1 本组资料显示乳腺癌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以41岁~60岁者为多见,占73.39%。肿瘤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浸润性导管癌转移率最高,而髓样癌转移率最低,因浸润性导管癌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发现肿块0.5a以上才就诊。文化程度与乳腺癌的分期有关,文化程度越低者,对乳腺癌的知识了解得越少,在发现乳腺有异常表现时常不重视,不及时到医院就诊而延误时间较长,因而中晚期乳腺癌较多,这些患者往往住在经济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农村。相反,文化程度越高者,对乳腺癌的知识了解得
8、越多,一发生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因而中晚期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 3.2 许多报道证实乳腺癌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乳腺癌患者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度较一般患者高2倍~3倍,这可能是与参与雌激素代谢和细胞内转运的基因多态有关。月经初潮年龄≤12岁,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