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ID:14505438

大小: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_第1页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_第2页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_第3页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_第4页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中国建筑史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得分【  】一、填空1、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位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史曾经用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他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建筑所包含的基本内容。2、中国建筑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了中国木构建筑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3、我国在大约六七千年前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房屋遗址以大量出现。但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造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常见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前者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后者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西安半坡村遗址。4、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的板瓦、筒瓦、

2、人字形断面的脊瓦和圆柱形瓦钉,这种瓦镶嵌在屋面泥墙上,解决了屋面防火防水问题,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5、在金饰上,发现春秋时期的金釭,釭在西周时曾是加固木构节点的构建,发展到春秋时期已经蜕变为壁柱、门窗上的装饰品。6、战国时期的陵墓不仅垒坟而且植树,并且在封土之上见有祭祀性质的享堂和祭殿,这是战国时期陵墓的一大特色。7、自东汉以来传入中国的佛教逐渐兴盛,建寺立塔成为当时建筑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建造了大量的石窟寺。8、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在骊山主峰北麓的原地上,史称“骊山”,显存陵体为三层放锥体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7米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9、

3、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宁遂城长3000公里。在黄土高原用土板筑,无土则石磊,如赤峰段,山岩溪谷则用木石建筑。10、由于砖墓、石墓和崖墓的发展,自周以来长期使用的木椁墓逐渐减少,至汉末三国时期几乎绝迹。得分【  】二、选择题1、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古建筑的开端,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华夏文化D、河姆渡文化2、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的宫室常用的前殿后寝和纵深对称式布局方法,在奴隶制时代的商朝后期宫室中已略具雏形A、夏朝后期B、商朝后期C、商朝前期D、周朝前期3、土和木两种材料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A、土B、石C、砖D、木4、佛塔有木构的楼阁式塔和砖造的密檐

4、式塔A、楼阁式B、密檐式C、D5、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是元朝道教建筑的典范,是一组迄今保持最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群。6、仰韶文化时期的建筑特点仰韶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径扎结后涂泥的作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作支撑,柱与屋顶承重构件的连接,推测用帮扎法,地面、墙面抹泥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地面铺木材、芦苇等,室内有烧火的坑穴,屋顶有排烟口。7、木结构经元代的发展,到明代加之砖墙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定型化木构架,其官式建筑形象不及唐宋舒展开朗,以严谨稳重见长。8、在近代中国城市中,居住建筑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两极分化。贫与富,棚户与小洋楼。9、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起始于派留

5、学生到欧美和日本学建筑,国内的建筑学科是建筑留学生回国后才正式开办的。10、在建筑教育体系上,德国与日本的建筑系偏重于工程教育,比较注重建筑技术。在20世纪初的美法的建筑教育,还属于学院派,设计思想还偏重于折衷主义的创作路子,强调艺术修养,偏重艺术课程。11、建筑的开端:据文字记载,人类从事建筑活动大概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占了相当长的时间,但真正从事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建立以后才开始的12、建筑三要素:学习建筑史,可以了解到建筑始终围绕这满足人们使用功能和物质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发展。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位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史曾经称实用、坚固、

6、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13、建筑重点的转移:在十九世纪末以前,建筑的艺术发展远远比功能、技术等的发展变化丰富得多,因此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建设,是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等摆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14、距今六七千年前,周系氏族公社达到鼎盛,建筑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使穴居发展到木骨泥墙,所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是我国建筑的开端,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础。15、商:前17世纪始,青铜文化、夯土及版筑技术是一项创造,主要用来筑城墙、及建筑物的台基。土和木两种材料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工程

7、的主要材料(土木工程),以二里头为代表16、周:前11世纪,陕西岐山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宫殿已经形成“前朝后寝”以及门廊形制。陶瓦以用于屋面上。前770年的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彩绘及雕刻等手段进行装饰美化建筑。17、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特点。㈠筑城方法:战争导致夯土筑城发展,逐渐形成一套筑墙的标准方法:墙高与基宽相等,顶宽为基宽的三分之二等.㈡高台建筑:是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的我国独特的建筑方式5。(三)春秋至战国宫殿建筑的新风尚是建造台榭——在高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