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4115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4
《试析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专业结构 改革 论文摘要: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模与结构,包括构建三位一体高校学科专业调控新体系,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开辟跨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与之相应的社会转型,社会对人才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一、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1、高校人才供给的滞后性高等教育是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箱丧置专业的,按现行的学制,一般需要2--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因此,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必须
2、充分考虑到培养人才的滞后性。2.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综合性新世纪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超前性。另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仅要适应毕业时就业的需要,而且还要适应毕业后更远时期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3.学科专业人才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经济结构和学科专业人才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总的说,经济结构决定学科专业结构,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不同专业人才的数量构成,学科专业结构必须同经济结构相适应;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与否,又会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促进和阻碍作用。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然性高校人才培
3、养模式的变革缘于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 1.高校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差高等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研究开发新的科学技术的重任,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过窄的专业教育。譬如,高等工程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稍一涉及其他学科的工作,就感到隔行如隔山,束手无策。2高校课程体系调整滞后高校课程体系调整的一般程序是:先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初步调整方案,然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待审批通过后再着手调整。这使课程体系调整客观上存在滞后性。上述现状导致过窄的专业人才供给,使理工科学生缺少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甚至难
4、以完成专业技术任务。为此,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三、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1.构建“三位一体”高校学科专业调控新体系2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此引发了有关高等教育认识上的差异。二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我们既不能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也不能放弃政府对大学学科专业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运用行政手段直接调控转向运用法律手段间接调控。高校要充分运用好《高等教育法》赋予的
5、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的权利。因此,需要构建政府、大学和市场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科专业调控新体系。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多规格和多样化,从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人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阔、创造能力强的人才,以此构建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包括:社会进步要求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科技发展要求人才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由于现代科学学科相互交叉、渗透,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方向的分界线逐步淡化,理工结合、文理
6、渗透已成为人才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建设应注重加深基础和向高新技术领域的扩展。第三,要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此外,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高校必须培养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3.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能力拓宽专业口径应从制定教学计划人手。要大力调减、合并与职业不对口的狭窄专业,扩大专业口径,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通过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进行培养;要注重拓宽基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此外,学生还必
7、须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即所谓养成教育。为此,需要压缩课内学时,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科学、艺术社团活动,以便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为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从而增强毕业生对新时代人才需求的适应性。4.学科相互渗透,跨专业选修课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叫做课程综合化。尽管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放宽了眼界,在综合化问题上考虑了众多因素,但其改革的指导思想始终未摆脱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因此,只有在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