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18950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及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读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黄鹤楼送别》! 师:(高兴地)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较熟,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能把课题读好吗?(生用心齐读课题) 师:像这种样式的课文,你们以前还读过哪些? (学生议论纷纷,如数家珍般地列出了:《英英学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母亲的恩情》《李广射虎》等) 【评析】新
2、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学习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猎奇、好表现的心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鼓励学生超前阅读,引导温故知新地围着课文组合成“板块”,促进了教学。 师: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把课文读好。 生: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生:能熟练背诵古诗。 生:我认为还要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板书:读悟解背)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下面同学们就认真读书,把生字读准,看看大家能读明白哪些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学习方法,这不正是
3、尊重学生的主人意识,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力的有力体现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知道了课文讲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 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走的时候,心里很舍不得,我是从“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句话里体会出来的。 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就叫生(齐说)依依惜别。 生:我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不但是很好的朋友,而且还是真正的朋友。 师:你的体会是听了谁的话后联想到的? 生:是听了**同学(指第一位发
4、言的同学)的回答后想到的。 师:是啊,学会听,而且会联想,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评析】老师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联想到了一句格言――真正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变心的。 师:你的联想很有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到一些话来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 (该生一时找不出,师安慰她没事,并请她坐下来再想) 生:孟浩然的话里有这么一句:“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彼此之间的距离仍似邻居。
5、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生:从李白的话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师: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把他当做兄长是自然的,可他为什么又特别尊敬孟浩然,尊称其为“夫子”,称呼都是“您”呢? 【评析】此处何老师故布“疑阵”,引导学生品读关键处。看来,深入钻研教材仅靠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教者胸无“丘壑”,课上又怎能指点迷津? 生:因为他非常敬重孟浩然的人品,钦佩他的学识,所以特别尊敬他。 师:
6、噢,原来是这样,大家一齐把这几句话读好。(生读文)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句中两个你认为关键的词儿。(两生板书,一生写“人品诗篇”,一生写“令人敬仰誉满天下”。其中,“篇”字学生写好后觉得不够好看,又擦了重写。师随即给予肯定) 师:板书是给大家看的,把字写好,能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敬。这两位同学都懂得这一点。他们的关键词也找得不错。 【评析】“育人无小事”,何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写好字,更渗透训练了做人的修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好,通过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读懂了文中的人、文中的情。还有要说的吗? 生
7、:我知道了暮春三月,长江边的景色很美。(生动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写景的语句。) 生:我读懂了诗题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要去扬州。 师:你怎么知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就是扬州? 生:诗句中就有啊,“烟花三月下扬州。” 生:文中李白说的话里也有:“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生:我知道李白的老朋友孟浩然是向西边辞别了黄鹤楼,去了扬州。 师:向西边辞别黄鹤楼,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西辞”这个词能看出来。 师:是吗?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曾经跟爸爸去过黄鹤楼,在
8、那儿,导游阿姨还说起这首诗,记得当时她说黄鹤楼和扬州都在长江边上,因为黄鹤楼位于扬州的西面,因此才是“西辞”。 生:我留心了课文中的插图,图中也把黄鹤楼画在了西边,李白伫立在那儿,目送江上东去的孤帆。 师:(对刚才说错的同学说)你怎么看? 生:我理解错了,应该是“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评析】这让我联想到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何老师的教法跟苏格拉底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