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ID:13287652

大小:845.05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7-21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1页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2页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3页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4页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站西-站东路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XX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二O年月XX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站西-站东路下穿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审核:院长:XX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二O年月目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范围及说明11.2工程地质水文情况21.2.1地形地貌21.2.2地层岩性21.2.3地质构造31.2.4水文地质条件31.3监控量测的必要性42监测目的53监测技术依据及监测设计指导原则63.1监测技术依据63.2监测设计原则64监控量测项目74.1先建隧道的监测84.2本隧道的监测84.3后建隧道施工时对前期施工隧道(含站西-站东路下穿道和

2、九号线区间隧道)的监测94.4地表沉降监测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95监测实施方案95.1水准基准网点布设及观测95.2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变形监测185.2.1沉降监测185.2.2建筑物倾斜变形监测195.3地质状况观察监测195.4拱顶下沉量及围岩位移量测205.5围岩内部位移量测215.6围岩压力及层间支护压力、表面应力及裂隙的量测225.7锚杆轴力和抗拔力量测225.8钢支撑内力及外力的量测225.9爆破振动速度的量测235.10监测点设置及监测频率245.10.1站西-站东路下穿道暗挖施工段的监测245.10.2站西-站东路下穿道明挖施工段的监测

3、365.10.3环线区间隧道施工时上部隧道的监测475.11数据处理与分析525.12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及监测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反馈525.12.1监控量测主要控制指标525.12.2警戒值及变形监测管理控制545.12.3监测资料的反馈程序及监测信息反馈流程556仪器设备配备计划567监测组织机构设置578质量保障措施578.1一般规定578.2现场作业要求588.3内业工作技术要求598.4与业主单位的沟通措施609成果及报告609.1预期目标609.2提交的成果601工程概况1.1工程范围及说明1.1.1工程范围站西-站东路下穿道施工阶段监控量测,监

4、测范围包括站西-站东路下穿道(ZXK0+305~ZXK1+140)及相关工程、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和地面沉降的监测。1.1.2相关工程、工程相互关系和施工时序(1)与站西-站东路下穿道同期实施的相关工程包括:站西路和站东路下方轨道九号线区间隧道、轨道环线区间隧道和邻近地下车库(含基坑和结构)。第60页(2)轨道九号线区间隧道位于站西-站东路下穿道下方,沿站西路和站东路敷设,在站西-站东路下穿道进口附近从南侧拐入,后逐渐调整与站西-站东路下穿道上下并行,在设计终点附近向南侧八中方向拐离。轨道环线区间隧道呈南北走向,沿天陈路敷设,在天陈路与站东、站西路十字路口下穿

5、轨道九号线和站西-站东路下穿道,此节点从下至上依次为:轨道环线区间隧道(南北走向)、轨道九号线区间隧道(东西走向)、站西-站东路下穿道(东西走向)、天陈路下穿道(南北走向)、站西路地面层(东西走向)和上盖结构。轨道环线区间隧道轨面设计高程约208.8左右,九号线区间隧道轨面设计高程约220.94,站西-站东路下穿道路面设计高程237.30,天陈路下穿道路面设计高程约245.14,站西路路面设计高程251.80,上盖结构设计高程259.00。轨道环线区间隧道与九号线区间隧道结构净距约为5.7m,轨道九号线区间隧道与站西-站东路下穿道路结构净距约为9.1m,站

6、西站东路下穿道和天陈路下穿道结构共板。在站东路新建高层建筑C栋位置,车库基坑与九号线右线区间隧道形成约50m长度、厚5.5~7.3m的薄壁段。同时,沿线周边既有高层建筑林立,工程施工对其有较大影响。(3)相关工程施工时序为:九号线XX站车站及站后区间隧道施工→站东路段明挖基坑(含车库基坑)开挖→站西-站东路下穿道明挖段及上盖工程结构施作→九号线XX站站前区间隧道施工→站西-站东路下穿道站西路段明挖及暗挖施工→轨道环线区间隧道施工。1.2工程地质水文情况1.2.1地形地貌本段站场位于重庆市XX区,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245~257m,相对高差12m,自然横坡

7、一般5~10°,局部较陡。1.2.2地层岩性主要地质岩性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碎石土,坡残积(Q4dl+e1)粉质黏土;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碎石土)(Q4m1):杂色,稍密,稍湿~潮湿,碎石约占60%,粒径Φ60~200mm;块石约占10%,粒径Φ200~300mm;余为角砾及粉质黏土。普遍分布于测区既有铁路路堤及两侧居民民房建筑区,厚0~6m不等,属Ⅲ级硬土。第60页(2)粉质黏土(Q4dl+e1):紫红色,硬塑状,含少量砂泥岩质碎石角砾。分布于测区丘包上,厚0~2m,属Ⅱ级普通土。

8、(3)泥岩夹砂岩(J2S):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泥质胶结,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