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2462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1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斗精神、组织纪律性、道德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和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集体主义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克服。所以,我们作为体育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及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个主要
2、方面 1.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近几年来,体育时事已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宣传的一个焦点,许多学生对此也都报以极大的热情,并经常就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予以评论。并适时地用一些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务实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 2.体育教学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体育运动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多的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或接力等,而这些集体项目要获得好的训练或比赛成绩的前提就是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个人服从集体,队员之间要有共同的责任感、荣誉感。在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到不顾集体利益、不愿意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表现自己”,就会给他人和集体带来
3、损害。 3.体育教学中进行奋斗精神教育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耐力课怕累、跳远课怕脏等情况。对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品质。 4.体育教学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都是引导学生遵守纪律的重要契机。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械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对于那些热爱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5.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
4、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效果比在教室里的学习更容易、更直接。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课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6.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在这里之所以要讲人文素质教育,是因为人文素质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人们的乐观态度的形成、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等。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从人类有了劳动就有了体育,所以这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他们
5、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的体育作风。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和特点 1.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1)规则训练法 规则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指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起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 (2)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就是老师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2.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本身参加各种体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如跳箱、跳马、跨栏、跳高、单杠可培养学
6、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2)身心合一性 身心合一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得以实现的。这是由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 (3)动态直观性 动态直观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中进行的。这是由学校体育教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所决定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渗
7、透德育有利于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推动我国以德治国的方针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体育教育领域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修养,更要勇于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健美体魄、身心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编写组.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