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ID:12790530

大小:5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9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_第1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_第2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_第3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_第4页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论文关键字:手工业研究传统近代工业发展经济工业化西方    近年来史学界有个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对于多年来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为基本线索的“三次革命高潮”的体系提出了不同意见。其中较著称的是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为基本线索的“四个阶梯”的体系;这显然是一种重视资产阶级运动的看法。而在最近一次中国近代史体系讨论会上,则迳提出应以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1]①这个讨论势必涉及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看法。在早期,根据鸦片战争后新式工业的发展,经

2、济史学界原是以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及其成败为研究的着眼点的,老一辈学者有不少论述中国工业化的著作。[2]②三十年代,人们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到四十年代,一种定型的看法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向下沉沦的社会,“九一八”以后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七七”以后更是半个中国沦陷,国亡无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是日益凋蔽,谈不上发展。有发展的,如建立新式工厂、修筑铁路等,只是反映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商业、银行的繁荣则是属于“畸形发展”;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亦必迅即陷入“破产半破产”的境地。直到七十年

3、代,一些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著述,大都给人以一片凄凉、每况愈下的感觉。这种历史观,可称之为沉沦观。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他们叫做“不发展的发展”(Developmentofunderdevelopment),即中国的不发达的状况是日益加深了。不过这些论著主要是分析中国经济不发达的原因,而不是写历史。[3]①更多的西方和日本学者,是把近代中国看成是一个开始近代化(他们一般称“现代化”)的过程,尽管其道路艰险,以至是失败的。近二三年,国内也兴起了用近代化理论或者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趋向,还专门召开过这方面的

4、研讨会。[4]②近代化与沉沦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对于近代化有不同理解,社会学的考察和历史学的考察不尽一致。从历史上看,大体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确立等几个方面。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专横,确实是历劫苦难,危机四伏。但不一定是整个社会的沉沦,若多难兴邦、生聚教训,反是兴发之兆。在政治史方面,无论是“三次革命高潮”或“四个阶梯”体系,写的都是民主运动逐步提高,最后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辉煌胜利。在文化史方面,也从来不否定“新学”与“旧学”之争,尤其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5、使中国进人现代思潮之林。唯独在经济史方面采取沉沦观,实属莫解。这也许是受到一种历史理论模式的影响。好比认为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个顶峰,例如盛唐,过此就走下坡路了,因而写明清史总是暗无光彩。又如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个顶峰,过此就丧钟敲响了,写当代资本主义只能强调矛盾。六十年代经济史学界曾有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产生到崩溃”的模式,所论虽不无道理,但终究是个模式。近年来对于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亦展开了讨论,看法颇多,兹不赘。[5]③不过,大家同意的一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阶段。那么,它过渡到哪里去?是走向一个

6、更高级的社会,还是下入深渊?如是前者,不创造一定的生产力和社会条件,又何能过渡?在近代经济史的著作中,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肯定的。但往往侧重于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对于生产力有无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无暇深究。解放后,国家统计局实事求是地把解放前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定在1936年,颇使我们经济史学者汗颜。我想补充一语是,一个社会走向近代化的经济条件,诸如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等,并非完全属于资本主义范畴。国外有人把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提前到18世纪以至16世纪,也许失之偏急。[6]④但应当说,导致近代化的经济活动在鸦片

7、战争前已经开始了,这以后有了发展。正因为有了发展,中国才能步入社会主义。否则,只能采取“愈穷愈革命”的理论来解释我们的历史。这种理论虽颇引人入胜,但还难说是社会发展规律。我觉得,中华民族的经济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其间有严重曲折,以至人口损失1/3,但即使在这种时代,也不是神州陆沉,而有它发展和进步的一面。[7]⑤这正是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百年间,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大曲折,但新的力量和运动也在这里开始。无论从人口、移民、农业结构的演变来看,或是从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创建来看,或是从自然经济的分解和商品、

8、货币经济的发展来看,我们都没有悲观的理由,而是可以同近代政治史、文化史一样,作为中国近代化开端中的一章。当然,其道路艰险,关塞重重,前人的奋斗,事半无功,以至失败。但百年遭遇,都给我们留下足迹;研究其成败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