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MD&A信息传递效果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D&A信息传递效果分析 【摘要】影响MD&A信息传递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系统缺陷、管理者行为、信息使用者的认知限度和认知偏差四个方面。通过分析影响MD&A信息传递效果的因素,构建MD&A信息传递效果的“四因素”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MD&A信息传递效果的现状。 【关键词】MD&A信息传递;因素分析;现状分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DiscussionandAnalysis,以下简称MD&A)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管理层对公司
2、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信息的阅读和理解形成对企业真实状况的理性认识,而这一过程依赖于MD&A信息的有效传递。目前理论界关于MD&A信息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李常青(2006)通过实证分析MD&A信息的有效性及前瞻性;刘昱熙(2006)则参照美国MD&A质量要求对我国上市公司MD&A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初步界定;其他学者在研究MD&A信息时或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某一行业或某一年度MD&A信息披露现状,或研究MD&A信息
3、披露的法律责任等重要问题。总的说来,现有研究大多分析信息披露质量或现状,而对信息传递效果方面的分析则很有限。本文以信息的传递方式为起点,系统、完整地分析影响MD&A信息传递的影响因素——系统缺陷、管理者行为、认知限度与认知偏差,将这4个因素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有助于对MD&A信息传递的症结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改善MD&A信息传递效果,同时在该框架下分析了我国MD&A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MD&A信息的传递模式 信息的传递模式为:由信源发出信息,经过编码器将信息变
4、成信号,在信道中进行传输,到达译码器后将输出的信号变成消息,并最终传送至信息接受者(信宿)。MD&A信息传递与一般信息的传递原理相同:信源为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真实经济业务,若属于MD&A信息披露内容,则会通过一定的披露要求(编码器)纳入披露的范围;经处理后的信息按一定的披露规则(信道)进行传递;MD&A信息使用者(信宿)收到披露的信息后,对信息进行自我还原并形成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理性认识。与一般信息传递不同的是,MD&A信息需要信息接受者进行自我还原,信息接受者收到的是已被还原反变
5、换后的信息。 MD&A信息传递过程中,其传递效果受4个因素共同影响:系统缺陷、管理者行为、认知限度和认知偏差。从图1中,信息编码环节受现有法律法规等制度因素制约,称为系统缺陷影响(图中I所示);信道传输环节受到管理层非理性动因的影响,称为管理者行为影响(图中所示II);还原反变换环节受信息接受者信息处理能力的制约,称为认知限度影响(图中阴影Ⅲ)和认知偏差影响(图中阴影Ⅳ)。 图1中,空心箭头所表示的是一般信息传递流程,实线表示为MD&A信息传递的过程。 二、MD&A信息传递效果的四因
6、素分析框架3 目前,已有对MD&A信息传递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停留在系统本身的缺陷以及管理层披露信息的过程中。从行为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MD&A信息传递效果,发现更多影响其传递效果因素的研究尚且没有。因而,MD&A信息传递效果的四因素分析非常有研究价值。 (一)系统缺陷 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规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中第一次引入MD&A制度,并于2005年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规则第2号——年度报告
7、的内容与格式》中做出进一步修订。我国关于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的制度主要散布于《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规则》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针对MD&A信息披露提出专门的系统化的文件。由于缺乏正式统一系统的规定和指导性样本,使得上市公司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并因此影响了所披露信息的质量。缺乏类似于美国的“安全港”制度对管理层在MD&A中做出“善意”预测性信息披露的保护,使得管理层不敢主动披露更多的预测性信息。
8、 (二)行为经济学视角——管理者非理性动因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所不同的是,其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理性的管理者会以追求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如实地披露MD&A信息。然而,从行为经济学方面考虑,管理者行为存在非理性动因。一方面,个人理性决策的系统性偏离成为管理者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