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31524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浅析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陈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福清三中陈云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善于提出教学问题,精心创设课堂提问。本文就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阐述自己的研究和思考。首先,在提问艺术上,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目的性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
2、?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我们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首先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一些有效的课堂提问。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我问学生:当蔺相如把楚和氏璧交给秦王时,秦王有何表现?这些表现又能传达出秦王什么样的心理?二、启发性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
3、在提问艺术的体现。不要提一些不加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问那些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有效思维性的问题。有一次听课,授课老师问题提得很多,一节课下来,共提问50多次。而且其中大多数问题都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的提问,学生多数都是无意义的“随口答”,没有思维的价值。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质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这样的课堂提问忽视了目的性,是盲目的,是没有实质效果的。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例如,在教《寡人之于国也》一课,我针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
4、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一段话提出这个问题:如果以这段话为材料来写文章,该如何审题立意?三、针对性课堂教学不仅要针对教材实际,更要针对学生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
5、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四、适度性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习程度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反馈真实信息,不应满足于表面的师生互动情形,要触及到理解掌握的深度。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例如,在教《师说》一课时,我给出三个问题:①人为什么要从师?②作者认为要以什么样的人为师?③他认为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难度适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即可回答。其次,在提问的方式上,可以考虑多样化的提问方式。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这里列举几种提问技巧。1.正问与反问。正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设问。反问——就是从问题的反面设问。正问与反问可以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理解,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顺向与逆向思维的能力,强化行为动机,深化主
7、题,打动学生的心灵。2.直问与曲问。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曲问为老师讲授课文,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曲问——就是转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与高层。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 3.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迫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常常表现为一张
8、一弛,使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4.设疑与悬念问。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悬念造成疑惑,创设愤悱情境,激励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可最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而激起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他们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再适时给予解惑,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能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