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

ID:12354847

大小:1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6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_第1页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_第2页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_第3页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_第4页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麦幼胚农杆菌介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基金项目:甘肃省农牧厅生物技术专项“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表达的遗传调控及种质创新”(GNSW-2006-05)作者简介:李静雯(197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E-mail:lj-lg614@!63.com;Tel:13519311435(请勿公开)*通讯作者:张正英,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通讯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E-mail:kegc8@sina.com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幼胚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李静雯,张正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兰州73

2、0070)摘要:为建立和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遗传转化体系,以大麦幼胚为转化受体,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转化指标,筛选出了对大麦幼胚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株EHA105,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甘啤4号和秀81-47等。实验结果还表明,预培养1d的大麦幼胚具有较高的瞬时表达率(91%),是较好的转化受体。菌液侵染浓度OD600=0.5,侵染时间为30min时转化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侵染后幼胚与农杆菌采用液体共培养方式可明显提高转化效率,gus基因

3、瞬时表达率最高可达90%。在优化条件下,转化约30d后抗选择剂潮霉素的愈伤组织占受体组织总数的34.2%。关键词:大麦;幼胚;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FactorInfluencingTransformationofBarley(HordeumvulgateL.)ImmatureEmbryosMediatedbyAgrobacteriumtumefaciensLiJing-wen,Zhangzheng-ying*(Bio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GansuAcademyofAgricultural

4、Sciences,Gansu,Lanzhou,730070)Abstract:ToestablishandoptimizebarleytransformationsystembyAgrobacterium-mediated,immatureembryoswereusedastargetmaterials.Importantfactorsthatinfluence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tionofbarleywereinvestigated.Theresultsshowedthat,

5、usingtransientGUSexpression,thefrequencyofresistantcalliasacriteria,Onehighlyinfectious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trainstobarleyandsomehighlysensitivebarleyacceptorswereob-tained.Thebarleyimmatureembryoswerepre-culturedfor1day,andusingtheCelldensityofOD600=0.5and30m

6、inutestoinoculateimmatureembryos,whichwasoptimalconditionsforAgrobacterium-mediatedtransformationofbarleyimmatureembryos.Undertheseoptimalconditions,hygromycinresistantcalliwas34.2%ofoftotalexplantsinfectedafterabout30days.Keywords:Barley;Immatureembryo;Aarobacter

7、iumtumefaciens;Genetictransformation禾谷类作物的遗传转化现已广泛用于改良作物品质,也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手段[1]11。大麦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种植。除了其自身的重要研究价值,大麦(二倍体)也可作为研究其他遗传背景更为复杂的六倍体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的模式作物。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大麦遗传转化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大麦的遗传转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Wan等利用基因枪介导法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例可育大麦转基因植株[2]。1997年Tingay等首次采用农杆

8、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大麦幼胚并成功获得了大麦转基因植株[3]。此后基于改进大麦遗传转化体系的大量研究逐步开展[4-5]。虽然以小孢子或子房做为基因转化受体的大麦转基因蔚然兴起[6-7],但是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幼胚仍然是首选的转化受体[8]。与基因枪介导法相比,农杆菌介导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