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71210
大小:3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5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仰卧,分腿或低膀胱截石位,大腿微外旋,暴露腹股沟及股三角部位,消毒、铺盖。 2.沿髂前上棘内侧作8~10cm切口(纵切口或沿腹股沟横弧形切口均可。纵切口:髂前上棘内侧2cm向下经腹股沟勒带内侧1/3达股三角。横切口:沿腹股沟向内达内收肌腱)。切开皮肤皮下3~4mm深。 3.沿腹外斜肌腱膜,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清除腹股沟部脂肪肌淋巴组织,集中于股三角处。 4.于股三角顶端(内下方)深筋膜上方切断及双重结扎大隐静脉;切断及结扎股三角淋巴脂肪垫周围各浅静脉分支。 5.切开缝匠肌内侧腱膜,由外向内分离股血管及股三角淋巴、脂肪组织。若需
2、清扫股深部淋巴结可剪开股鞘。 6.切断,双重结扎阴部外动静脉,切断、双重结扎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端。 7.游离股血管周围全部淋巴脂肪组织,沿股静脉内侧,腹股沟勒带等下方,切除腹股沟深淋巴结(cloguet’s)并送冰冻病理检查。 8.清除全部腹股沟淋巴脂肪垫并向阴阜集中,切除或留待外阴广泛切除时作整块切除。 9.止血、冲洗、缝合股三角处筋膜缺损以覆盖股血管;或游离缝匠肌,固定于腹股沟勒带上覆盖股三角处股血管。 10.置引流、缝合皮下、皮肤。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及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潘东升宋建民730050甘肃省肿瘤
3、医院骨软科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极少病例发生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141例中共有60例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共清扫728枚淋巴结,其中215枚(29.5%)为转移。60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随访,18例健在,42例死亡。结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治疗中通过提高手术技巧以及注意手术适应证,能明显降低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股沟淋巴结
4、清扫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资料与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恶性黑色素瘤、外阴癌软组织肉瘤等患者141例,均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85例,女56例,临床诊断恶性黑色素瘤70例,软组织肉瘤36例,皮肤鳞癌35例。肿瘤原发部位:足部65例,大腿16例,小腿20例,腹股沟17例,外阴20例,臀部1例,其他2例,原发不明1例。肿瘤大小0.2~10cm。本组除行浅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30例外,还同时清扫深组髂窝淋巴结79例。本组住院9~40天,平均25天,超过1个月共18例。 手术方法: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从髂前上棘开始,向内切
5、开脂肪及筋膜,将需要切除的脂肪等组织由腹外斜肌腱膜表面锐性分离直达腹股沟韧带下缘,切开附着于阔筋膜的腹壁浅筋膜。向内分离时应注意勿损伤精索,但女性可将圆韧带用力向外牵拉后切断结扎。沿股内侧向下,将来自阴囊的淋巴脂肪组织作集束结扎,并沿阔筋膜表面分离至股三角内缘,向下找到大隐静脉后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两旁的脂肪组织内有较多的淋巴管,应多做集束结扎以减少术后渗液。牵开外缘皮瓣。将需切除的组织由外向内从阔筋膜表面做锐性分离。股外侧皮神经在腹股沟下缘缝匠肌起端的内下方穿出,应避免损伤。将已分离的组织向上内侧牵开,继续分离缝匠肌内侧并切开阔筋膜,于股三角的内下
6、方切开股动、静脉鞘,将血管向上游离至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切断大隐静脉根部后结扎加缝扎。继续向股静脉内侧分离,剥出Cloquet's淋巴结,即完成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锐性分离皮瓣时皮瓣厚薄视患者胖瘦而定,肥胖者甚至可保留2cm厚的皮下脂肪,瘦者及淋巴结已有明显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时,皮瓣可稍薄,甚至需要将腹股沟区的皮肤切除。 结果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常造成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淋巴管瘘等并发症,导致切口延迟愈合。还可有淋巴溢液与血清瘤、感染、疝形seroma形成、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有皮肤坏死感染腐蚀股血管引起致死性出血者,但最常见问题为皮肤坏死
7、,阴囊、下肢水肿及感染。141例患者中有16例单侧腹股沟区在术后发生轻微的皮肤愈合并发症,愈合延迟;6例出现皮缘坏死,在坏死组织边界清楚后进行修剪,创面使用美宝烫伤膏局部涂抹,并红外线灯照射,经对症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局部皮肤愈合延迟,但无1例出现大面积皮片坏死,均无需进行植皮修复;1例在术后2周时出现髂腹股沟原切口区局部肿块,且红、肿、热、痛症状,全身发热,体温>39℃,经切开引流、局部换药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下降,伤口经换药而愈。141例清扫病例中有6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共清扫淋巴结728枚,转移215枚(295%),转移者均随访
8、,共有42例死亡,18例健在。 讨论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肿瘤外科应用范围较广,经过多年实践发展已成为肿瘤外科的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