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05957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4
《西佐村五年发展规划(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发展规划西佐村二〇一一年三月7西佐村2011年至201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实现“转型跨越、进位赶超”总体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西佐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结合西佐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以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区为主线
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规划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西佐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切实把握四条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三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四是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力求实效。7二、目标任务 按照“村级班子建设为主线、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发展村域经济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抓好“三个结合”。即:一是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与搞好支部阵地建设、健全
3、村级其他组织相结合;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突破传统养殖种植模式、鼓励扶持养殖种植大户相结合;三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科教兴村战略相结合。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西佐村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十二五”末,人年均收入实现翻番达到3000元以上,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新进步,农村文明程度有新提高,村容村貌有新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进展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三、西佐村基本情况西佐村位于张庄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辖区土地面积
4、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0亩。全村总户数254户,总人口872人,共有党员43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400元以上。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打好基础、提升形象、加强建设”7为工作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探索出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同时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2011年被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 四、今后五年主要工作规划(一)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广场硬化。硬化文化广场1400平方米。2、街巷硬化。街巷硬化3200平方米,实现全村大街小巷街巷硬化全覆盖。3、排水渠道。排水系统与现村道路、新建道路相配套,沿道路两侧挖排水沟2400米
5、。4、路旁花池。中心大街在已栽植花木的基础上,砌花池150个。5、围墙改造。改造临街围墙600米。6、集雨池改造。做好集雨池清淤和防渗处理工程。7、路灯和垃圾箱。安装路灯20盏,安装垃圾箱15个。 8、解决缺水问题。协调水利部门,积极做好水利勘探工作,在西佐村以及西佐周边村打机井1眼,解决西佐村农业发展用水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二)产业规划发展方面7在稳步发展西瓜、三樱椒种植、养猪、养牛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林牧多元并举。结合本村土质肥沃的优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芦笋种植这一主导产业,成
6、立芦笋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村的芦笋种植。到2015年末使该村芦笋种植发展到1000亩,人均1.2亩,仅此一项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的目标。同时,在该村不断巩固推广可移动式瓜菜大棚,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三)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一是抓好班子建设。按照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大对村级领导班子的相互团结、互相关心、相互支持;完善党务村务公开;组织村支两委干部与村民通过交心谈心引导;组织引导支部成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学习;提高自建能力和发展经济、管理村务、服务群众的意识。二是抓好队伍建设。为解决党员干部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老化,带领村民致富能力差和班子后继乏人的问
7、题,大力实施“三培”工程。即:“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带头人”。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在现有的村支两委决策议事制度、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村干部行为规范制度、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制度等,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严格按制度办事。7(四)社会事业建设方面一是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和场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