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

ID:11608232

大小:1.9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7-12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_第1页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_第2页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_第3页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_第4页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1980-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简明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三百周年之际,该银行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设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项奖项.除了早期有几年没有

2、评选外.每年都有六项奖.所以理工科与医科的比例基本为2:1.第一章诺贝尔物理学奖1.11980-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559.htm1980年:克罗宁(Jamesw.cronin,1931--)和菲奇(Vall.fitch,1923--)(美国),以表彰他们在中性k-介子衰变中发现基本对称性原理的破坏。1981年:西格巴恩(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布洛姆伯根(美国)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光谱学的开创性工作;肖洛(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1982年:K·G·威尔逊(美国

3、)提出重整群理论,阐明相变临界现象1983年:萨拉马尼安·强德拉塞卡(美国)提出强德拉塞卡极限,对恒星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过程进行的理论研究;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反应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82.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证实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范德梅尔(荷兰)发明粒子束的随机冷却法,使质子-反质子束对撞产生W和Z粒子的实验成为可能  83.1985年:冯·克里津(德国)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84、1986年:鲁斯卡(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

4、国)、罗雷尔(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85.1987年:柏德诺兹(德国)、缪勒(瑞士)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86.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国)产生第一个实验室创造的中微子束,并发现中微子,从而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  87.1989年: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原子钟中的应用;德默尔特(美国)、保尔(德国)发展原子精确光谱学和开发离子陷阱技术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88、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美国)、理查·爱德华·泰勒(加拿大)通过实验首次证明夸克的存在  89.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把研究简单

5、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90.1992年: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多丝正比室  91.1993年:赫尔斯、J·H·泰勒(美国)发现脉冲双星,由此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92.1994年:布罗克豪斯(加拿大)、沙尔(美国)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发展了中子衍射技术  93.1995年: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  94.1996年:D·M·李、奥谢罗夫、R·C·理查森(美国)发现了可以在低温度状态下无摩擦流动的氦同位素  95.1997年: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

6、国)、科昂·塔努吉(法国)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96.1998年:劳克林、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崔琦(美国)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97.1999年: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阐明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98.2000年:阿尔费罗夫(俄国)、克罗默(德国)提出异层结构理论,并开发了异层结构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杰克·基尔比(美国)发明集成电路2001-2011  99.2001年:克特勒(德国)、康奈尔、卡尔·E·维曼(美国)在“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100.20

7、02年: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01、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表彰三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02、2004年: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为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  103、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