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

ID:11553714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2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_第1页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_第2页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_第3页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_第4页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    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照相设备一直是舶来品的天下。上世纪末,中国就已经有人尝试手工制造木制相机,20世纪20年代后,个别民族资本也支撑过一些小规模的相机开发工作,亦有一些产品投放市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相机生产基本是由木制口厂小规模兼产,品种也主要是照相馆用的座机、外拍机和照相道具,镜头则依赖进口。这一时期是我国相机工业的萌芽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加速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照相机有研制与开发被提上日程。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必要的行业管理机构,负责照相机开发方面的统筹工作。1

2、949年,上海、重庆、天津等地主要还是以手工作坊方试生产木制相机(机身)。从1956年起,我国相继成立了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哈尔滨、杭州和广州等七个照相机厂,相应的光学工业也稳步发展,并设立了光学研究机构。这就为照相机镜头及其光学部分的研制和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但是,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支配,相机产品生产同样不受市场需求的左右,在生产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一度出现了群芳并起的局面。中国相机自给不足的年代里,不出现过凭票券购买相机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机制的影响,相机产品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在优胜劣汰的年代里,中国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变革,产品竞争成为企业唯一的选择。中国相机产业向何处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相机产业初创期(1956-1959)    ⑴谁是中国第一?    由于没有完整的档案文献提供研究,关于谁是中国第一架相机之争在90年代初曾沸沸扬扬。其实,建国初期,有些相机样品的开发并没有分布过,很难单纯从时间上定论谁就是第一架。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第一架135相机是在1956年由北京大莱精机厂(后北京照相机厂)试制成功。它是在原北照创始人之一刘学滨先生(早期北京照相机研究小

4、组成员)带领下,以德国著名的徕卡相机为蓝本开发的试验性产品,当时命名为“大莱”相机。这架相机装有一枚M39×1的3.5/50单层加膜镜头,速度范围1/20-1/1000秒,B、T门。由于这种相机要求较高的制造工艺,加大制造成本,不适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故此,  生产了不足20架。同年,天津照相机厂公开发表了“七一”牌后镜调焦试折叠相机,这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架120中幅相机,其原型来源于日本玛米亚6型。限于生产能力,这架相机的产量亦十分有限。1957年,北京大莱精机厂再度以“大莱”为品牌,仿造日本的理光弗莱克斯生产出我国第一台

5、120双镜头反光试相机。该机使用两组3.5/80单层加膜镜头,快门速度范围1-1/30秒、B门。同年,大莱精机厂改组为北京照相机厂,“大莱”双反相机改版为“长虹”,分有Ⅰ和Ⅱ型,指标不变。    ⑵步入规模化生产    1957年,作为中国轻工业龙头城市的上海,在上海轻工业局领导下成立了照相机试制小组,利用上海的工业基础全力开发相机产品,并在翌年1月试制成功仿徕卡Ⅲb型的“上海58-Ⅰ”型高品位135相机,同时采用了正规化的大工业生产模试,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上海58-Ⅰ”相机采用了与莱兹厂的埃尔玛(Elmar)

6、外观相同的伸缩镜头,口径为1:3.5、焦距50毫米,镜座接口为M39×1;独立试快/慢门调节盘,快门调速范围1/30-1/1000秒,慢门调速范围B、T、1-1/20秒;有分立试双像调焦装置和外接取景器插座,徕卡结构的拨起试回片手轮等等。该机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相机工业开始走向正轨。    1959年,上海照相机厂在“上海58-Ⅰ”基础上进行改进,推出了“上海58-Ⅱ”型相机。同58-Ⅰ相比,“上海58-Ⅱ”的基本性能没有改变,但在取景器中集合了调焦装置,这就使得操作更为方便和快捷,设计更趋合理。但是,

7、相机的大主体部分依然沿袭传统模试,这就要求使用者在上胶卷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为此,“上海”牌135全色胶卷还特别为58系列的徕卡兼容相机留出了专用片头,并一直持续生产到80年代中期。“上海58-Ⅱ”产品生产过四个版本,其中前三个版本带有视度调节装置,第四版做了简化。同年,“上海201”普及型折叠相机投入规模化生产。至此,我国相机制造业初步形成了相机产品高、普双向的生产格局。    ⑶单反相机的初期产品    1959年,我国单反相机的研制初见成效。这一年,天津厂试制的“晨光”、南京厂试制的“紫金山”和吉林长春光学研究所

8、试制的“天池”三大单镜头反光试相机面世。其中,“晨光”相机的第一版为621型,配有1.7/50大口径镜头。第二版为D1型,60年代初期生产,配有2.8/50或3.5/50口径镜头,相机速度范围为1/30-1/500秒、B门。“晨光”相机设计过程中多少可能借鉴了东备的普拉蒂卡;“紫金山”相机系苏联泽尼特单反的一个拷贝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