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22098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较重的一种玉米新病害,全国各地玉米生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生比较普遍。由于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大量叶片干枯,造成产量降低。1发生症状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界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至线性或梭型,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
2、病斑常呈白色透明;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黄褐色粉末(病原菌的休眠孢子),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2发生规律该病一般在玉米8—12片叶发生,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据调查,该病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一般浚单18、浚单20、浚单21、陕单911、豫玉26、郑单958、冀单18、冀单20等玉米品种易感病;一般在七、八月份,若遇连阴雨天,温度高、湿度大时,该病易发生和蔓延;在土壤瘠薄的地块,玉米叶片发黄,病害
3、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3发病原因一是种植易感品种;二是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三是玉米在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这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四是玉米在六叶一心至大喇叭口期,天气温度高,空气湿度大。4防治措施4.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做好田间栽培管理措施。①种植耐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每亩追施尿素或三元复
4、合肥10—15公斤。③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减少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④按照品种特性,控制好栽植密度,一般每亩3500株左右为宜,提高田间通透性。4.2化学防治玉米褐斑病要以预防为主,即在玉米4—5片叶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其发生;发病时,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要均匀周到,保护好上部叶片,尤其是雌穗以上的叶片都要喷到。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
5、当加些天丰素、磷酸二氢钾、尿素类等营养肥剂,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在多雨年份,应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如果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在雨后补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