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24211
大小:28.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1
《论高校语文教师创新素质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校语文教师创新素质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摘要:面对创新性社会和创新性教育的要求,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需从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入手。关键词:教师;创新素质;培养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基础课程,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渠道,它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想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前提。一、在职业动机上,创新性教育要求教师从职业性型转为事业型。“教师创新素质”是教师在其教
2、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自觉产生的积极改变教育教学现状的创新思想和欲望,以及解决教育教学课题时所表现出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的能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创新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从事创造性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前提。富有创新性的教师,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为教育事业而甘愿奉献一切的责任感,这种积极性7、事业性和责任感又被称之为职业理想。只有具备崇高职业理想,创新性教师才会不囿于现成的经验结论、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敢于突破老的框框和另辟蹊径,尊重学生
3、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培养出创新性的学生。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把教育工作不仅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更要把它作为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而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二、在知识、能力结构上,创新性教育要求教师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由于历史、现实、文化传统及由此形成的教育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高校语文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创新意识薄弱、知识
4、结构能力趋向单一的缺陷。7教师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多元的、科学的、合理的结构知识、必须从只注重书本教材的教学资源变为吸纳开放、多元、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应该是立体的、动态的和系统的。所谓立体的就是说教师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精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的知识等。所谓动态的,即教师的知识需要开放性,注意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所谓系统的,就是要求教师有合理
5、的知识结构,形成以一、两个学科为中心的、知识面辐射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序的分层的体系。三、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性教师要从之中单项灌输转为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从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品质养成的个性教育教学目的观;学生素质的发展应该是有序的,而在现实教育中,由于从某种功利出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发展的各个侧面被“肢解”开来,以至于出现“半个人”的现象,更谈不上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塑造健全人格,知识创新精神的动力。7其次,把课堂教授和灵活多样、随时随地、潜移
6、默化的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的处理上,教师要注意新时代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的需求,把课程的战略重点,从知识的传授是上,转移到学生创新性素质的培养、训练上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充分挖掘教材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运用生动的语言、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亲力亲为的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们真正拥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探索,从而加深印象
7、、或得体验、形成能力技巧,并从中积淀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课堂教学要着力培养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创新行为需要智慧、知识、能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要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在充分尊重个人自主性的前提下,在最大限度满足了个人的个性、志向与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展现出来。语文教学要开展记述、复述、描写、演讲等能力的培养,这当中当然有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思考、抓要点、抓重点等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这门课程又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刻的哲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在发展
8、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思维品质。如鲁迅先生的笔锋犀利,字字句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就是一个名字,也别有深意。在《药》一文中提到了夏瑜和华老拴这两个人,初一看,“华、夏”仅仅是两个十分普通的姓,但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一步考虑时,就会发现,这两个姓合作一处,变成了华夏民族的代名词,这两家人的悲剧也正是当时华夏民族的悲剧,暗喻其中。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深入事物的核心,是否善于区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