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74278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体会一、透析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两三”——三个面向、三个代表;“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无须赘述,是教育的根本大法。特别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如此看来,新的课程改革与社会,与生活完全接轨,是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二、研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纲要”首先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时代要求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目标具体化为“六个转变”。一改过
2、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二改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三改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四改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五改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六改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变”什么呢?这“六变”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一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二变,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三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四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变,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六变,增强对学生的适应性。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即重视人的发展。当今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
3、变革时期,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须突出人的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过程,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神——真正的哲学主题。目前,中国的实际是市场经济正走向成熟,且已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它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它鼓励独立自主,有助于摆脱以往的人身依附,为人的彻底解放准备条件;它催生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促进了“人的现代化”。社会为人格的完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时空环境,人也只有具有了独立的创造性,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体现时代要求正是我
4、们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教育要重视人格的发展就必须倾注人文关怀,重视人文精神。在此,我们先不妨剖析一下长期以来教育中的“目中无人”的现象。1、教师独霸课堂,把思想强加于学生。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经历了“串讲式——问答式——训练式”的变化。串讲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消极接受者;问答式虽然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多了一些,但这种方式使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设计问题,教师直截了当或拐弯抹角硬把学生引导到同一目标上去,教学仍然充满了专制思想。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学生仍然没有独立的思想见解。训练式,教材只是内容得到了一些翻炒,学生的一些能力得到了培养,但训练的选择却是教师一厢情愿定下的,学
5、生只是教师的训练对象。2、教师只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而无梯度目标。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教学中教师却全然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眼中只有大纲、教材,按照规定的、统一的教学目标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制定梯度目标。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煞费苦心,学生毫不留情,产生厌烦情绪。当然,造成这种状况,不应当全是教师的责任,现行的教育制度造成了教育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教育目的观上的职业主义,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教育评价上的考试至上和分数至上。这些问题和弊端的集中体现就是教育的另一半——人文教育的失落。人文教育的失落,势必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目中无人
6、”。怎样重建人文精神,做到“目中有人”呢?那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关注人,关注全体人,全过程地关注人。全面关注人——不是德智体美相加,而是使学生必须学会爱、尊重、理解、宽容、关心,必须面对愉快、痛苦、成功、失败、希望、失望、孤独、冷漠、疾病、需要、畏惧、价值等。关注全体人——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了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们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
7、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就是说,让学生能够“自说自话”,让他们敢于听自己的心跳,让他们进入“有我”的境界,因为没有“我”的人是不健全的人。全过程地关注人——教师不光是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应交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并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不“越俎代庖”;不“抱着不放手”,多给学生学习的实践和空间,多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对知识的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