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46827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话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简介孙明辉整理一、生态城概述唐朝初年,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得胜还朝。随军东征的有个妃子叫曹娴,见唐王鞍马劳顿,就百般体贴。由于曹妃体质虚弱,船行至曹妃甸岛时,竟身染重病。经随军太医调治,仍不治而亡。李世民痛失爱妃,遂下旨在此建三层大殿,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滦南文物古迹寻踪》一书中说:曹妃甸“为古滦河三角洲湖区,系滦河经由老泝何中、下游河道在这里入海,而形成的巨大三角洲。滦河东移后,这里在海水经久冲刷作用下,三角洲渐渐脱离河口和陆地而形成海岛,甸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公里。”“曹妃甸南缘水深七、八丈,波涛万顷,航道通畅,直通黄海而无阻。历代海运,南粮北调,出东
2、海,经黄海,入渤海,进京畿之舟船,必经此地。”曹妃甸新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现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国际生态城,陆域面积1943.7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常住人口约22万人。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新区的核心区和龙头带动区,位于曹妃甸新区南部,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8日成立。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位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东北部,距曹妃甸工业区5公里,距京唐港25公里。生态城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港口城市、滨海城市、示范性城市、国际性城市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为目标,按照“世界一流、中国气派、唐山特色”的要求,在荒滩上建成一座新型的“未来之城”。生态城
3、起步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可达150平方公里。国际生态城将成为曹妃甸新区未来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商贸中心。二、生态城核心项目简介1、溯河国际酒店:祥云火炬造型,如同为过往航船指引中国方向的灯塔;祥云火炬造型,如同为过往航船指引中国方向的灯塔;风帆造型,如同一只风帆鼓满即将启程的航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雨滴造型,与绿色自然的设计理念相吻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营造水面和人工湿地来调节室外小环境;海水源热泵、自然通风、冰蓄冷、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厨房垃圾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的应用。2、可持续发展展示中心:庭院方案,“庭院”建筑安置在半岛环境上,从而建立了大型
4、城市与辽阔海洋的对话,让城市及其所依存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晶体方案,暗示盐结晶的过程,建筑外部和体量之间的空间充满水体,既映衬建筑的优美体型,又起到蒸发降温的作用;潮汐方案,“潮汐”建筑,静静停驻在海岸上,有如海潮留下的一段痕迹,持续永存。每套方案中都采用了日照和自然采光技术,能源利用中尽最大可能地使用当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3、中意尚景(意大利风格住宅小区):在该设计中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高楼大厦、街道、照明等基础设施的理念,整个城市的设计、色彩、风景都会让人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动,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4、华侨新城(世界华人博物馆):该项目的设计体现“生态、科技、循环、和谐、人
5、文”理念,达到生活支持、智力支持、商务支持、对外形象支持四大功能,实现“集群效应”。设计内容中包括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华商大厦,采用“太湖石”为造型来源,体现中国的“石”文化,也昭示着一种“落叶归根”的思绪,内部设有世界华人资讯中心和商品展示厅。另一特色为世界华人展览中心,包括各国风情馆,及影像资料、文物资料展示和中国海外开拓史展示。整个设计区域掩映在绿荫中,所有建筑都是节能环保型的,废弃物都将实现循环再利用。5、中国风格生态住宅小区:该方案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水再利用系统、垃圾分类再回收系统等环保节能措施。整体社区设计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文化
6、及大周边区域环境,采用水、树、路、建筑形体等手法,宏观力求达到“出则新而动,入则静而息,观则心仪流连,住则安居幸甚”的意境,突出了小区的主体形象、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鲜明的现代气息。6、循环经济示范住宅小区: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节能减排、雨水收集、湿地复修、绿色建筑等技术在综合社区的应用。其中微风通道的设计,不仅发挥了雨水收集及暴雨滞留池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引导夏季风渗入,构筑区域良好通风环境;屋顶光伏电池板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60%,能源供给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40%,中水回用率达到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废弃物回收、再利
7、用比例达到90%。三、生态城建设定位1.设计未来文明城市城市没有一个客观定义,每一个新城市都有其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并不是它的实质结构,而是它的生活方式。曹妃甸生态城是一个象征,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地方,为人类将来的生活奠基基础。2.与传统和历史之间的重要关系项目最终定型意味着建立与传统和历史之间的良性关系,它需要长期批判态度的支持。用旧的标准被动地适应新时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我们必须避免封闭地建设一个传统区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