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23822
大小:1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七下波浪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内容波浪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作者;背诵、默写这首诗;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情感目标积累具有哲理性的语句。教学重难点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课文导入同学们,毛泽东面对“悬崖百丈冰”的“犹有花枝俏”革命乐观高尔基的那只《海燕》迎难而上、不屈战斗的英姿,让我们深受感染、激励;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个永不屈
2、服的自由宣言——蔡其矫的《波浪》。作者介绍上世纪60年代,极左思潮当道,蔡其矫却在诗中“憎恨强权”。随后,他一再被“边缘化”,甚至被流放和投进监狱。1962年后,他从事自由诗、民歌体和古典诗词研究。这一时期,他的诗很少。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又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活力,成为新时期中国诗坛的先驱人物。诗集《祈求》是他写于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作品。在这里依然可见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关注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他的诗歌题材和形式多样化。诗人对理想、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在心灵与时代的相撞击中,激溅出诗的火花,成为2
3、0世纪的一份见证。其诗歌精神影响了几代诗人。蔡其矫先生无疑是我国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波浪》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的诗篇,在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1、走近作者蔡其矫,现代诗人。上世纪50年代,蔡其矫主动放弃仕途,保持诗人身份。“大跃进”时代,当人们争相写颂歌之时,蔡其矫却另辟蹊径,写出了直面历史沉痛与生活艰辛的《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作品,在这一时期,他屡遭批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这种清醒态度,是他诗中表现的所谓的“不健康”情调,是他大量采用的自由体形式。这期间的作品分别收集在《回声集》、《回
4、声续集》《涛声集》三个诗集里。探究拓展整体感悟波浪在诗中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它的态度是什么?(明确:它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它让世界生动,没有它,大海和天空将单调寂寞。它温柔却也凶猛。作者对他的态度是羡慕、赞美。)合作探究1、“波浪”“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谈谈你的理解。(可用原文回答)(明确:波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的形象,他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同时,有勇于为自由、正义而斗争。)2、作者为什么称波浪为“我英勇的、自由的心”?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因为“波浪”厌恶灾难、憎恨强权、拥有英勇的、自由的心。
5、)3、诗中的人称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明确:表明波浪就是作者的心,表达了诗人的追求。)4、波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明确:把波浪作为一种自由的象征他爱憎分明、不屈服于“强权”的统治,不服从“邪道”的压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学生质疑,讨论下列问题(要求用原文回答)八、齐读全文,要求把握好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进一步体会故事的寓意。实践活动主题思想通过对波浪的描述、赞美,表达诗人对英勇无畏、反抗强权的志士的礼赞和对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写作借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波浪,形象生动,给人亲切的
6、感受;象征手法,全诗说明一个哲理,却把它寄予于熟知的事物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谈谈你对本文主题思想的认识和写作借鉴总结延伸板书波浪蔡其矫风平浪静是温柔总写美总结生活就要像波浪一样风暴到来时凶猛写作手法:象征、拟人上网阅读有关哲理性的文章。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
7、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
8、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