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786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茨菇栽培技术要点摘要:本文以笔者参与示范推广的冬茨菇(屏引1号)为种植材料,甲寅镇甲寅村委会甲寅三组育苗示范点所记载的育苗试验数据为基础,甲寅村委会甲寅三组种植示范点的生产实践经验为依据,参考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专家指导意见,以及引种地农户的种植经验,系统总结了茨菇育苗、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旨在为甲寅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有用的科技信息,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中国8/vie 关键词: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茨菇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草本,原产我国东南部,性喜温暖湿润及富合有机
2、质的肥沃土壤;生长期长,要求通风透光,不耐霜冻,生育周期200―210天,冬季地上部枯死,以球茎在土中越冬。 茨菇每百克球茎含淀粉60克、蛋白质5.6克、碳水化合物25.7克、磷260毫克及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其球茎可食用,且营养丰富,价值高,可煮食、炒食和制淀粉,亦可入药。 甲寅镇南部海拔1600米以上稻作区广泛栽培种植,甲寅、高寒冷凉山区均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多数利用池塘或周年积水的水稻育秧田进行栽培,是当地主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对提高年产和绸剂劳力均起一定作用。 甲寅镇是一个“不边不内”的边疆农业大镇,有哈
3、呢、彝、瑶、有四种主体民族,农业人口站全镇总人口的89%,少数民族占89%。长期以来,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信息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甲寅镇丰富的冬闲农田和热区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收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甲寅镇在北部干热河谷稻区积极推广稻-菜-菜熟的立体种植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冬黄合产值6125元的好成绩,深受南部山区农民的肯定和认可,从而为南部山区冬季农业开发探索出了一个新的亮点。 1育苗 1.1种芽选择 为培
4、育壮苗,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充分成熟,大小适中,光泽好,无损伤,顶芽粗短弯曲的优质球茎,用手掰下或用刀削下顶芽,适当摊晾,等表面干燥后作为种用顶芽。折芽一般在入冬前进行较为适宜,此时伤口在贮藏期间充分愈合,插播以后发根快,出苗早,而且整齐。顶芽粗0.6-1厘米比较好。我县一般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用的顶芽,放入干净的箩筐内,上面盖上湿稻草保持湿润,见干时适当洒水,晴天放在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过10-15天,顶芽开始萌芽即可插播。 1.2秧田选择 育苗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整田时施足基肥,以
5、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500-200公斤为宜。带水耕耙,水深保持深耕20-30厘米,做到田平泥化。耙犁平整后用长绳隔出1.3-1.6米宽的长条苗池。为方便苗期管理,相邻的俩个苗池中间留出30-40厘米宽的过道。 1.3插播顶芽 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插播顶芽。每亩育苗田需用顶芽120-180公斤左右。插播时田间保持土壤湿润,将顶芽尖朝上插入泥土中,插播深度一般要求顶芽从下向上的第三节位插入泥中1.5―2厘米,插播的株行距规格为10×10厘米。如果种芽大小不一,应将大小顶芽分开
6、插播,保证幼苗生长均匀一致,方便秧田进行统一管理。 2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包括茨菇萌芽生长期和旺盛生长期俩个阶段的管理。 2.1茨菇萌芽生长期 茨菇萌芽生长期从顶芽出芽开始到抽伸正常叶片结束,大约经历20-25天,这段时间幼苗生长速度慢,主要是靠顶芽中贮藏的养分供应植株生长,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很少,需肥量不多。因此萌芽生长期的管理以浅水勤灌以少施施肥为主。茨菇萌芽生长期最适宜温度在15-20℃之间。如果遇到晚霜时,当天夜间苗田应灌满10厘米左右的深水保温防冻,第二天排水浅灌,水深3厘米左右。 2.2茨菇旺盛
7、生长期 从植株抽伸出箭头形定型叶开始,茨菇进入旺盛生长期。茨菇的旺盛生长期分为俩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抽伸定型叶开始到往大田移栽结束为茨菇的旺盛生长前期;第二个阶段是从移栽定植到植株叶腋抽伸匍匐茎,新叶抽伸明显转慢结束,是茨菇旺盛生长的中后期,整个旺盛生长期大约经历100-120天。当幼苗长出2-3片定型叶时,追施一次苗肥,每亩施N、P、k三元复合肥60千克,保证幼苗健壮生长,如果幼苗长势较弱,可再追施一次苗肥,用法和用量与第一次相同。当气温超过25℃时,水位应当加深到6-10厘米,防止干燥,影响幼苗生长。 3大田
8、移栽 幼苗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抽伸出匍匐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幼苗生长速度的加快,地下匍匐茎逐渐发育成为很多分株,当分株长出4-5片定型叶,也就是幼苗高35-40厘米时,是茨菇往大田移栽的最佳时期。 3.1移栽前准备 茨菇栽培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耕作层在20-30厘米,土壤肥沃、结构松散、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水田,土壤酸碱度微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