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1064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探索 大多数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尴尬局面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到职业院校就读不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而是因为他们无处可去。高中毕业生是无奈之举,初中生则是年龄小,上几年学长长身体,不少初中生家长更是毫不掩饰地表示“学到学不到技术关系不大,只要有人管着别学坏就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而最关键的一环在家庭。对于求学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学校的努力难以奏效,创新学生管理势在必行。职业院校求学态度有问题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该类学生由于长期脱离父
2、母的管理约束,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长大居多,从小在溺爱环境中成长,心理上会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符的不成熟和脆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受约束能力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已经视为家常便饭,顶撞老师、对抗管理等现象也已层出不穷;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学生个人主义倾向明显,集体观念差,不顾及他人感受,心理脆弱而敏感,易于产生极端心理;还有一部分是问题家庭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心扉紧锁,警惕性高,交流沟通困难,这些学生也许问题不大,却有可能是最难管理的学生。 首先,要突出学生管理在职业院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笔者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当前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由教学管
3、理转向学生管理,转变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学生管理作为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应退居第二位。因为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首要的问题不是学习的问题,而是如何成人的问题,只有首先解决学生的成人问题,才能解决学生的成才问题。因此,学生管理应坚持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先学规矩,再学技能。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能一把标尺量到底,脱离实际地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对学生的管理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区别对待。中职学生管理重在纪律建设。中职学生突出的问题就是组织纪律性差,自由散漫思想严重,纪律管理和教育是中职学生管理的核心和主题。中职生学年
4、龄小,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不仅学习能力很差,组织纪律观念更差。如果中职学生毕业时能够养成较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中职阶段一年级新生应该把重点放在纪律管理上,让学生懂得遵守规矩,尊敬师长;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在巩固纪律性管理的同时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端正生活态度;三年级学生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趋势,适应社会需求,给自己定社会角色。高职学生管理重在思想建设。高职学生都有较为成熟的思想,突出的问题是信心不足,挫败感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定位,生活上随波逐流,较为盲目,但可塑性强。激发学生的斗志,端正学习的态度,重塑他们的人生理
5、想是高职生管理的核心。高职阶段一年级新生应该把重点放在适应学校生活上,让学生明白大学和中学的不同,尤其是学习方式上的差别,要适应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文化学习转向全面发展;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喜好确定发展方向,有侧重地、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三年级学生应该引导学生放眼看世界,观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潮流,给自己找目标、寻定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干预。这是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最突出的特征。由于职业院校是普通教育院校,不是特殊教育院校,对于学生由于成长环境长期不佳造成的性格问
6、题或者心理问题的应对是十分有限、甚至是捉襟见肘。现在不少职业院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且不说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水平如何、人员配备如何,毕竟学生不习惯这种新生事物,等学生主动上门求教是很不现实的,其作用极其有限。所以对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应对技能培训是必要而且重要的,应该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以便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有些学生与生俱来或者后天获得的顽固心理问题,职业院校显然无力应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建议休学就医。 1.高度重视学生的所谓小毛病、小问题,工作从小处抓起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迟到、短时的旷课,也许
7、这在许多职业院校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觉得是多大的事儿,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严重的违纪都是从小毛病发展起来的。如果这样的小问题都会被抓住不放,自然不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违纪。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里这些小毛病不是问题,可是毕业后参加工作却变成了会被炒鱿鱼的大问题。所以,可以这样说,学生管理无小事,小事大抓无大事。听起来似乎会很辛苦,实际上辛苦一学期,轻松到毕业。2.高度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沟通现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难解之结恐怕就是,管理者高唱“阳春白雪”,学生们却爱听“下里巴人”。“走进学生的内心”是一个几乎被谈滥了的话题,笔者认为,走进学
8、生的内心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师生从年龄、学识、阅历上差别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