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

ID:10168735

大小: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6-12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_第1页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_第2页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_第3页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_第4页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拓荒者他是带领央视走向“新闻破冰之旅”的改革者,他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新时代,他的改革魄力与实践令人钦佩。2014年9月20日晚,曾被誉为“中国电视改革领军人物”的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因病去世。“杨伟光”三个字,今天可以说,成了中国电视改革的一个符号。笔者曾先后两次走近这位当年中央电视台的掌门人,专访这位中国广电领域的风云人物。言及自己的新闻传播生涯,言及在中央电视台大刀阔斧进行创新的得意动作,杨伟光谈锋甚健,自信从容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然而这一切现在成了永远的回忆!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放”到中央电视台的心路历程1985年7月,一个富有戏

2、剧性的机会在等待着杨伟光。这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台长办公室,开始翻看秘书送来的文件。突然,电话铃响起,原来是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郝平南请他去。出乎杨伟光的意料,郝平南微笑着向他宣布部党组的一项任命:调杨伟光去中央电视台任副台长。11接到调令,杨伟光心情比较复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然处在辉煌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新闻传播界第一大媒体。他作为副台长,管了大半个摊子,包括新闻部、记者部、工业部、农业部、军事部、民族部、研究室和广告部等许多部门。自己的事业是从这里起步的,自己的潜能是在这里被发掘的,就连他那个温暖的小家庭也是在这里建立的,杨伟光在这

3、里度过了24个春秋。回到家里,杨伟光把工作调动的事告诉了妻子张云华。张云华也是广播电台的记者,她和丈夫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专业。她理解丈夫的矛盾心情,是啊,按道理,部党组的决定是要服从的,可是从杨伟光的心情来讲,他是真不想离开广播电台啊!“发挥广播优势、顶住电视冲击的措施刚开始实施,我这个副台长就要投向电视的怀抱?电台的同事会怎么想呢?”当时,杨伟光的确不愿意去中央电视台。“广播工作我干了20多年,很熟了,人也熟,节目也熟了。到电视台工作不熟,人不熟,各方面都要重新学习。我的大学同学在那里已干了20多年,我这个新手到那里,他们会怎么看?”想来想去,杨伟光决定再做最后

4、的努力。第二天早上8点,杨伟光就去堵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艾知生办公室的门,说“部长,你能否再研究一下?我希望留在电台工作”。艾知生的话没有给杨伟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这些组织上都考虑过了,你就去吧!”1985年7月16日,杨伟光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踏入了电视跑道。11到中央电视台以后,杨伟光没有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讲,也没有立竿见影的“三把火”,他头两个月几乎一言不发,而是扎扎实实地搞调查研究。那时候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采访下午3点钟的外事活动回台后,不编发新闻,第二天晚上才在《新闻联播》播出。杨伟光问:“我们是7点钟的新闻,你3点多回来,完全可以编辑当

5、天晚上播出,为什么要放到明天?”有的同志就和他理论,说:“广播是声音,报纸是文字,电视有声音又有图像,还是彩色的,第二天播放也有新的内容,有人看。”这时,杨伟光反问:“电视有声音,又有形象,如果能够及时播放,那不是更好吗?”同时,杨伟光注意到:那时候,一条新闻,甚至一条报道工厂、乡镇企业的新闻,长达两三分钟,一个新闻节目半小时才十五六条消息,这样小的信息量怎么行啊?于是,他感悟到应该扩大信息量,“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没有图像,口播也可以,但是不能太长”。针对类似的问题,杨伟光和当时的助手沈纪经过认真的思考,写出了一份有分量的报告,题目是《关于电视新闻改革的几个问题》。

6、11调研报告得到了上司的赞赏与支持,不过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毕竟这不仅是形式的改革、内容的改革,最根本的是电视意识的改革。荧屏上每跨出一步,荧屏后都要付出大量的艰辛。“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的杨伟光大胆而细心,成功指挥新闻部的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对电视新闻来了个洗心革面。经过努力,新闻的信息量大为增加,过去半小时节目新闻才15条左右,不多久就增加到了35条左右。1986年9月14日晚7点25分左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南朝鲜汉城金浦机场发生爆炸事件》的口播新闻。7点30分,观众惊讶地听到播音员说:“各位观众!现在播放本台记者刚刚从汉城传回的电视新闻。

7、”接着是机场爆炸现场的图像。杨伟光认为:“这种播出方式,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那天下午4点左右,中央电视台记者从日本共同社记者处获悉金浦机场爆炸事件,弄清基本事实后,立即写成新闻稿用电话传回北京。6点半,终于知道日本NHK记者拍下了机场爆炸现场的图像,立即定下租卫星传送的时间,并通知北京准备接收。7点,拿到新闻素材并编辑、配音,7点11分传回北京。此时,口播新闻已不可能撤下来,7点30分插播图像新闻。这件事意味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的时效观念大为增强了。这件事也着实让电台的人吃惊不小!“小弟弟”与“老大哥”的新闻大战11当电视这个“小弟弟”1958年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