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

ID:1015959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_第1页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_第2页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_第3页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_第4页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与对策摘要:“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道德情感有助于认识的提高,有助于道德意志行为的培养,并能促进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与行为的纽带”。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德育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86-01主体性德育只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存在一种绝对理念,各个教学理念都有它相应的优缺点。现就目前小学品德课主体性德育的缺失原因与对策浅析如下:一、小学品德课活主体性德育缺失的原因新课改已经实施有几年了,如果要每个教师完全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

2、理念是办不到的。但立足于目前的品德课教学,可以说大部分的教师都不能很好地体现此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缺失的原因归为以下:1、教师角度上讲,品德课缺乏专职的教师。一个人身兼几职,总难免会顾暇不及。52、教材角度上讲,新教材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新教材留下的空间很大。教材中只有一些关键性的提示语和若干幅图画,课时的安排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教师只要不偏离教学目的,可按空间、地理的特殊性自由组织教学。因为教材提供的资源有限,所以课余教师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有时甚至因为内容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像语文数学课那样,只要按照课程的安排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下来

3、,品德课需要教师更多地组织,更多地融入对生命的关怀,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将这些原材料有效地运用于教学。而且,目前来说,优秀的品德课教师还很少,能够让其他教师作为榜样来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因此,新教材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带来了困难。3、学校角度上讲,学校给予品德课的关注不够。4、学生角度上,学生自身对品德的需要不强。在当前这样一个应试教育强烈的社会背景下,不仅是学生自己,甚至连家长也不重视孩子的品德。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自我意识、自我觉醒能力比较弱,他们的选择一般直接来自于父母,他们主要关注于自己的学业成绩,对于铸造心灵世界的需要是很弱的。55、实际操作

4、角度上讲,品德课教学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再加上此理念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又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所以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此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突变是很困难的。教师的教学改革模式一般都是换汤不换药,往往是在现有的模式框架中精雕细刻或添加生活化这种形式的现象而已。二、小学品德课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对策1、教师要正确认识新教材。新教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正文和练习的形式呈现。整体设计由单元主题、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三级构建而成,每一个活动主题(即每一篇课文以小活动栏或小动物、以提示语来串场,教科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图是以反映儿童

5、生活的照片为主,儿童喜爱的卡通画为辅);在《品德与社会》教材里,则先出现小主人公―卡通人物,然后是大量5的图片。教材以图的形式,用儿童的语言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新教材图例的功能,是为低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对话的文本,让儿童在一种“对话伙伴”的激励下进行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图例展示的内容是对儿童和儿童生活事件的再现。如:一些日常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事件:忘带文具、与同学争吵、和老师有矛盾、向爸爸妈妈耍脾气等,各种各样儿童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使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形成“你我”之间的对话关系,一

6、起面对并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这与过去以成人的叙事语言为主的形式相比较,更能让儿童感受到贴近感,具有教育指向性。而且,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运用“游戏”、“调查”、“实验”等多种形式感受、体验、领悟表达和构建的过程。2、正确处理教材的引导作用。教材中反映的儿童生活情景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它是普遍地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并不具备指向性,也就是说教材中的情况也许本地区本班级学生不存在,或者是更严重。所以,教师要在图片内容的启发下,观察、了解本班学生的

7、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有效地利用好图片引发的指导作用。3、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5“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道德情感有助于认识的提高,有助于道德意志行为的培养,并能促进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与行为的纽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强调的是实践对体验的作用。而且在范树成所著的《德育过程论》中阐述,“体验能促进人的思想品德信念与信仰的形成和巩固”。体验的形式可为角色体验。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多地从这些方面考虑策略。比如:《品德与生活》“爱的行动”中一篇“他们需要关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