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

ID:9538259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_第1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_第2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_第3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初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法治建设和法制改革进行了专题阐述和部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将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彰显了先进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全

2、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总布局之一、作为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之一加以特别强调。  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目标,必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加强人民主人翁意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增强人民对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认同感。  一、法治、法治文化的含义  中国古代没有法治一词。中国先秦法家所说的法治思想,是以法治国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是西方最早使用法治一词。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对法治做了科学界定。近现代西方谈法

3、治也多从亚里士多德讲起。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首先意味着法律要体现统治阶级多数成员的意志。其次,意味着所有人必须服从法律的普遍守法的状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能除外。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一种治国方式,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它强调法律至上,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国家用法律管理社会也受法律控制。  主体是法治中最关键的要素,只有人才能成为主体,人从可能的主体走向现实的主体需要漫长的过程,也是法律主体走向法治主体的过程。主体和法治在本质上都是以自由为永恒目标和最高祈求,二者统一于独立个人,

4、也就是法治主体。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法治和法治文化不是同一概念,虽然他们都起源于西方。法治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它是在建立法治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是法治本文由.L.收集整理文化形成的前提基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意识是法治文化的组成要素,主权在民、法律至上、依法行政、知法守法等基本的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的内在核心。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二、中国古代缺乏法治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究其实质是人治文化。这是由于近代以前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5、济加上高度集中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同时,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规矩繁多的乡土文化,形成法治文化的三个前提(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都不具备。即便是主张以德治国的儒家,也认为法律只是统治百姓的手段,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更是把法律当成统治工具。百姓畏惧法律,认为法具有惩罚性、强制性,与刑一样。同时,统治阶级对百姓进行无讼价值观引导,使百姓形成了牢固的心理定式。可以说,法律的工具主义观念导致百姓主体权利丧失。  同时,传统社会的宗法等级观念导致权大于法和官本位文化的生成,使得百姓对法治失去信心。长此以来,百姓被动的承受法律规定的

6、义务,把自己放在客体地位,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百姓只知义务,不知权利,无法形成权利主体的法治文化认同,导致法治认同的主体要件极度缺乏。  简而言之,古代中国封建的统治制度、落后的传统思想阻碍和限制了法治文化的形成,权大于法的普遍社会心理压制了百姓的主体意识。  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人类的理性精神得到回归,人民主体的诉求被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7、,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法治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人,人是法治的主体。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同,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形态让人们互不冲突,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不大,这就使得人的主体意识淡薄,而市场经济产生贫富差距,导致利益主体对立,形成了主体意识产生的基础条件。不同利益之间怎么去用法律进行平衡?这之间又有怎样的评价标准?法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在这两个问题上达成一致。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为什么追求法治?因为主体希望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法律保护,同时,希望对非法利益进行打击和处罚。  亚里士多德认为良法

8、之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法治才是人民需要的法治,才是以人为本的法治,才是公平正义的法治,才是没有特权的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主体自我意识得到强化的前提是遵循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