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ID:940581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_第1页
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_第2页
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_第3页
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而对当今中国的城镇化状况,我们很赞成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现在乃至今后若干年都将存在严重的“城镇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短缺,更是社会结构的短缺。因而,讨论城镇化的社会影响关系到制定、实行什么样的城镇化战略以及如何推进现代化等重大现实问题。城镇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虽然,人们对城镇化的社会影响多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评价的“观测点”较少,因而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本文以对温州的实证考察为例,来展开这一问题的讨论,以期对城镇化的社会影响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价。城镇化是一项社会变革的巨大“工程”,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2、是全面而深刻的。从温州的实际进程看,这种影响作用既有正向效应,也有负向效应,但正向效应远远大于负向效应。在温州,城镇化的正向社会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十大方面: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面影响,主要是指,由于城镇化的展开,大大拓展了劳动者的活动空间,从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流转态势,即农业劳动力离开农业,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是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同时完成。温州的这一流转过程已历时20多年,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农民通过私人投资兴办家庭工业,脱离农业劳动,并渐次将企业做大,落户城镇,成为城镇社会的一员;二是进城经商,从事

3、第三产业,或进城务工,成为城镇的劳动生力军。农业劳动力流转的绝对量最大的是工业,其次是社会服务等,商贸饮食业、交通运输、建筑业也有相当流量;从增长速度看,最快的也是工业,平均每年递增1.02个百分点,社会服务等行业处于第二,其它依次是商贸业饮食、交通运输、建筑。到2001年,这一流转量已达到227.14万,占乡村总劳动力的62.69%。如果说,没有城镇化的神速进展,则难以达到如此流转量。2、人口结构的变动城镇化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则引起了发生城镇化的区域社会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在温州,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

4、、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进入80年代以后,温州的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演变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上半期,这是温州就业结构从“传统型”向“发展型”转变的过渡期。因为这个时期温州的就业结构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型”,也非完全意义的“发展型”。1985年,这一变化有了明显的体现。是时,温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一产47.33%,二产27.13%,三产25.42%。这种就业结构接近于“发展型”,但又尚未全面达到,还具有传统型特征。第二个时期为80年代下半期,这是温州就业结构步入“发展型”的时期,此时,温州的工业化已全面展开,工业的扩展引起和带动了第三产

5、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流动,从而使温州的就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得以形成。按三次产业分类的从业人员分布比重到1986年全面达到“发展型”的标准线。①第三个时期为90年代以来,这是温州“发展型”就业结构的扩张时期。进入90年代,温州经济迅速发展,发展型的就业结构开始全面扩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节节下降,从1990年到2000年下降了15.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则快速上升,11年间上升了11.34个百分点②;第二产业表现平和一些,稳中有升。第二、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城镇化带来了专业化,专业化引起了社会分工的细化,由此衍生出

6、了众多的职业岗位,促成了人口职业结构的改变。但按“智力型”“体力型”来分类,整体变动率却不大。“智力型”职业人口从1982年到2000年,只缓慢增长了3.65个百分点;“体力型”职业人口也呈缓慢下降态势。而且人口职业结构中的“智力型”从业人员比重明显偏低,“体力型”从业人员的比重偏高。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智力型”职业人口已达30-40%,温州2000年才达到11%。这有可能成为温州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第三、人口区域结构的变动。区域结构是指人口的空间布局。由于温州的城镇主要是沿沿海、沿江发育、成长起来的,故城镇的区域分布呈以温州为中心,瑞安、乐清为两翼的带状

7、结构。受此影响,人口区域结构也呈带状形态,即人口多数集聚在带形区域中。如2001年,瑞安、乐清的人口密度分别为877人/平方公里、984人/平方公里,永嘉、文成则低很多,分别为335人/平方公里、287人/平方公里。另外,人口区域结构的变动还表现在城乡人口结构的改变上。据人口普查统计,199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28.21%,到2000年则达到51.49%;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78年为9.97%,2001年为18.15%。3、社会流动加速、社会分层化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中,社会流动速度极其缓慢,社会分层化程度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