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

ID:9402394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30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_第1页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_第2页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_第3页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_第4页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尊碑抑帖”形成原因及书学意义  探究尊碑抑帖学术思潮的成因,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发生、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文学、绘画界的审美风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家取法的变化。就书法本体发展的自律性来说,晚明帖学的衰落促使书家进行新的探索,考据学的兴起、篆隶书体的复兴以及碑学理论的推波助澜,无一不推动着碑学运动的发展。碑学运动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书学价值,它解放了书家的个性,给清代书法带来了一系列转变,促使书法实践走向丰富与多元。  一、尊碑抑帖的历史成因  1.集权政治的巅峰与儒学影响下的尚古思维模式  清初政治上相对稳定,从康熙年

2、间开始,清政府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组织编纂大型图书。康熙时期编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雍正时期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乾隆时期完成了数量达七万九千多卷的《四库全书》。学者为了躲避文字狱,开始研究考据工作。为了考经证史的需要,他们竭力收集金石、碑碣,一大批古代石刻被发现和出土。对旧典籍的挖掘和整理,考证典章,训诂名物,成为一时风气,为清代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当时的不少学者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潜心著述,从而形成了乾、嘉年间以扬州为中心的学术繁荣,并由此诞生了扬州学派.浓厚的私家藏书风气及各地书院的兴盛、出版印刷业的发达也间接地推动着考据学的发展。因此,经济

3、上的繁荣、政治上的统一,为尊碑抑帖学术思潮的发展创造了相应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儒学发展到清代,形成了以朴学为代表的理论形态,顾炎武、阎若璩等人举起新汉学的旗帜,重新诠释儒家经典。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凡一新学派初立,对于旧学派,非持绝对严正的攻击态度,不足以摧故锋而张新军,炎武之排斥晚明学风,其锋芒峻露,大率类是。  自兹以后,王学遂衰熄,清代犹有袭理学以为名高者,则皆自托于程朱之徒也。虽曰王学末流极敝,使人心厌倦,本有不摧自破之势,然大声疾呼以促思潮之转捩,则炎武最有力焉.①14他们倡导的实证学风和怀疑精神一改宋元以来形成的空谈义理之风。

4、同时,他们在训诂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极大地刺激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热情。至此,明道经世之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并深入人心。  明清之际,审美风尚转向对阳刚之美的审美品格的追求,是明代反传统、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历史产物。清中期以后,随着统治阶级地位的稳固和文化专制的压迫,要求个性解放、表现情感、宣泄情感的艺术思潮愈演愈烈,倾向于追求雄壮的艺术之美。  2.金石学的兴起与碑学的抉择  清初涌现了一批对金石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学者都热衷于访碑,并撰写了一些关于碑学的著作。②梁启超说:金石学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为一学科也,自顾炎武作《金石文字》始,实为斯学滥觞。①

5、85在书法界,傅山、郑簠等书家也曾对搜访、研究和临习汉碑花费了很多精力。他们对金石方面的重视直接影响到书法界,从而促使尊碑抑帖理论的萌芽。同时,这些学者和书家的交流和实践,是后来碑学运动的滥觞。  清代以来,金石学的兴起在促使学者对古代碑刻内容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引发了书家对碑刻书法的关注。尤其是道光时期以后,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相继举起了注重北朝碑刻书法的理论大旗,人们开始关注和临习唐以前的碑刻书法。最早意识到帖学衰微的当推傅山,他指出:好好笔法,近来被一家所写坏,晋不晋,六朝不六朝,唐不唐,宋元不宋元,③并提出四宁四毋的美学观念,与清初柔媚书风形成鲜明对比。随后,郑

6、簠用草法作隶书,金农作漆书,郑燮创六分半书等,这些书家在书法上大胆变革,别开生面。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清末康有为、李瑞清等人。他们皆宗北碑,多得力于摩崖,从帖学之外的碑学中吸取营养,创作出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3.篆隶的复兴与审美倾向的转变  唐代以降,篆、隶字体退出了实用的舞台而被尊为古体。直至清代初期,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访碑风气的风靡和数量可观的汉碑面世使碑碣类文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金石学的兴起一时激起了很多书家对篆隶的研究,古朴的书风也开始为书法家所激赏。由此,篆隶成为书法家创作时所青睐的字体。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中指出

7、:人们的审美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珍视和运用的判断能力有关。在传统中国,书法本是文化精英们最为珍视和喜爱的艺术,它亦因此与学术思想有十分紧密的关系。④因此,金石学和文字学的发展和交互作用,把人们的审美品位引向了篆隶字体。  傅山把审美角度拓展到了篆隶,并大力提倡。他在《霜红龛书论》中提出:楷书不自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矣。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⑤郑簠以擅长隶书著称于清初,他学汉碑数十年,开了习隶书直接取法汉碑的风气,一改元、明书家多从唐人学隶书的途径。与此同时,朱彝尊、石涛等人皆注重取法汉碑,在这些书家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