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人教版数学七下《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学设计

2015春人教版数学七下《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学设计

ID:8586384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5春人教版数学七下《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2015春人教版数学七下《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2015春人教版数学七下《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春人教版数学七下《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学 章福枝一、内容与内容解析(一)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二)内容解析上节课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解法,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这是学习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教材通过一个实例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让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进而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些概念.学习不等式组时,我们可以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

2、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很直观,这是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现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的体验.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二、目标及目标解析(一)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等概念.(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二)目标解析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特征.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在数轴上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并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但是对于学生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组的

3、解集时还不够熟练,理解还不够深刻.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数轴上找公共部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  形成概念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的积存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吨而不足1500吨,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的时间的范围是什么?设问(1):依据题意,你能得出几个不等关系?设问(2):设抽完污水所用的时间还是范围?小组讨论,交流意见,再独立设未知数,列出所用的不等关系.教师追问(1):类比方程组的概念,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怎样表示?学生自学概念,说出表示方法.教师追问(2):类比方程组的解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取值范围?学生

4、经过小组讨论,老师点拨: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x的取值范围.教师追问(3):怎样解不等式,并用数轴表示解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追问(4):通过数轴,怎样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点评教师追问(5):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生自学概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测、概括和自学能力.并且渗透类比思想,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其解集的概念,利用数轴的直观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二)解法探讨 步骤归纳例1解下列不等式组学生尝试独立解不等式组,老师强调规范格式设问1:当两个不等式的

5、解集没有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设问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总结归纳,老师适当补充,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1)求每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3)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和步骤.(三)应用提高  深化认知例2 x取那些整数值时,不等式5x+2>3(x-1)与≤都成立?设问1:不等式都成立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设问2:要求x取哪些整数值,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先合作交流,再独立解不等式组设问3.怎样取值?学生在不等式组的解集范围内,取整数值.老师强调即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设

6、计意图:通过例2可以让学生构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同时根据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特殊解,这是对学生解不等式组的一次提高训练.(四)归纳总结  反思提高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  课外反馈教科书习题9.3第1,2,3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