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27544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7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利率与最终目标之间并无显著影响,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2、而利率尚不具备可选择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介目标是央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不同的中介目标会使货币当局采取完全不同的行动来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也往往取决于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最初的以信贷总量、现金总量计划为代表的规模管理,到1996年将货币供应量M1、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组成部分,再到1998年正式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正式成为我国唯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过程。但
3、是,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遇到了很大困难,一些发达国家也先后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而选择了利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有关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决心[1]。 一、样本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一)样本区间:1998—2005年的季度数据 我国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到1997年为一个阶段,1998年到现在为一个阶段。因为1998年1月1日央行取消贷款规模限额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正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唯一的中介目标,货币供
4、应量成为央行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控制变量,因此,本文以1998年到现在央行公布的季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 (二)变量选择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代表变量为M1、M
5、2。1996年,我国正式将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M1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可控性不足,而M2的可控性相对较强,本文将M1、M2分别作为中介目标的代表进行分析。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代表变量GDP。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可归结为促进经济增长。GDP的增长最能反映一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因此,将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利率代表变量:银行间七日同业拆借利率。利率决定着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同业市场拆借利率由于能够十分灵敏地反映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因而可成为
6、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因此,本文选取了成交量最大的七日拆借的加权平均利率为代表进行分析。 (三)数据处理 因为GDP、M1、M2的名义值包含了当期的物价因素,不能很好的反映真实经济运行状况,因此,我们用1998年1月为基期的CPI季度定基比指数对数据的名义值进行调整,将得到的实际值作为考查指标。 同时,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季度数据,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先采用移动平均季节乘法分离出季节影响。本文在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在对利率和GDP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分别对利率和GDP进行了对数调整来增加其
7、可比性。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PP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每个分析变量都无法拒绝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能拒绝原假设,都是平稳的,因此都是一阶单整序列。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协整检验 协整是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表示。本文采用的是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