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1166

大小:387.5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2.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中所示器物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胎壁薄如鸡蛋壳的黑陶。此类器物是下列哪一种文化的代表性器物A.良渚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2.秦汉时期,犁、耙、耱/耧车、石转磨、翻车、扬车等新式农具纷纷出现,大型农田灌溉工程相继兴建。连种制逐步取代了休闲制,施肥改土受到了重视。据此推知,秦汉时期()A.精耕细作农业获得较大发展B.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C.黄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重心D.注重生产工具的改进3.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首先是周边的国家,其次是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而后扩展到欧洲、非洲。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汉开辟中西交通道路B.对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C.清朝严厉禁止对外贸易D.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交往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云:任何一项制度之成立与推行,决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和同时其他几项制度相配合,它必然会受其他某几项制度之牵动和影响。下列选项与钱穆观点相吻合的是()①《大明律》与“太祖六谕”②诸色户计与十家牌法③一条鞭法与户籍永停编审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A.商鞅变法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德宗时期6. 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但是到了1841年,英国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据此可知当时()A.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新变化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开始工业革命D.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③由孙中山制定参议院颁布④确立民主共和政体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8.1941—1943年,侵华日军只对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进行了若干次战役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治安作战,在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进行“清乡”。日军这一侵华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是()A.国民党的积极抗战B.平型关战役的打击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抗日根据地的壮大9.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以上现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①有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②源于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③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④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11.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区域名称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中美洲玛雅文明公元前4世纪前后兴起,3~15世纪兴盛,15世纪中期衰落。城市建筑宏伟,陶器制作精美,数学和天文历法先进。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达到鼎盛。农业经济发达,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南美洲印加文明12~13世纪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道路系统发达。A.美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差距明显B.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特性C.美洲文明具有多源共生的特点D.美洲文明因缺乏内部交流而衰落12.公元前126年,古罗马颁布《爱布兹法》,规定赋予裁判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诉讼权力。例如当时通过收养关系恶意逃避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囚此裁判官赋予债权人继续追讨债务的诉权。这一规定A.维护了罗马贵族的利益士B.体现罗马习惯法的特点C.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D.体现罗马万民法的特点13.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说明()A.文艺复兴理念得到各阶层认可B.先进文化的兴起取决于城市发展C.意大利的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14.下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图书馆数量的变化()A.反映出右倾错误得到了纠正B.满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D.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提前实现15.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回顾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更能深刻理解他对于全人类的贡献,下列关于马克思一生的重大成就排序正确的是()①创立剩余价值学说②促进第一国际成立③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④编著《法兰西内战》A.②③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16.1918年2月21日,苏俄政权发出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法令。法令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战时措施。这一系列措施A.针对了俄国相对落后国情B.总结了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C.打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制约D.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17.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是A.农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工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C.服务业人口比重不断增长D.“中间阶层"逐渐消失18.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因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革命运动影响民众文化生活B.工业革命推动主流观念变化C.公共空间兴起促进思想传播D.民主共和观念成为社会共识19.一份地方志档案中记载了某地机构设置的变迁:1960年5月,成立田家庵城市公社泉山公社分社;1963年5月,撤销泉山公社分社,改设泉山街道;2020年6月,泉山街道辖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泉山路100号。该记载可以用于研究当地()A.人民公社化的发展进程B.所有制结构的逐渐调整C.城市化发展演进的状况D.城乡间差距的不断缩小20.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A.《俄狄浦斯王》B.《天方夜谭》C.《荷马史诗》D.《神曲》21.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说明了()A.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日益加剧B.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 C.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D.近代外交制度由此建立22.过去人们认为,春秋战国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的局面削弱了文字的交流功能。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二、主观题(本题共3小题,共45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诸如德治、人治、法治、礼治、德刑关系等法律思想都在这一时期确立。经过争鸣和辩驳,各学派相互借鉴与吸收。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了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材料二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首倡“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变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摘编自石田琢智(日本)《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材料三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5.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2.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中所示器物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胎壁薄如鸡蛋壳的黑陶。此类器物是下列哪一种文化的代表性器物A.良渚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胎壁薄如鸡蛋壳的黑陶”即所谓的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故选C;蛋壳陶与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不符,排除AB;大汶口文化中虽然出现了黑陶,但还没有出现蛋壳陶,排除D。2.秦汉时期,犁、耙、耱/耧车、石转磨、翻车、扬车等新式农具纷纷出现,大型农田灌溉工程相继兴建。连种制逐步取代了休闲制,施肥改土受到了重视。据此推知,秦汉时期()A.精耕细作农业获得较大发展B.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C.黄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重心D.注重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新式农具出现,灌溉工程兴建,耕作制度和技术的改进,提升了农业精耕细作水平,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农业生产技术而非农作物种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秦汉时期的农业技术革新都出现在黄河流域,不能断定黄河流域成为经济重心,排除C项;生产工具改进只是材料内容之一,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首先是周边的国家,其次是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而后扩展到欧洲、非洲。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汉开辟中西交通道路B.对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C.清朝严厉禁止对外贸易D.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交往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但并非严厉禁止,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西汉时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唐时期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宋元时期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洲国家的交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云:任何一项制度之成立与推行,决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和同时其他几项制度相配合,它必然会受其他某几项制度之牵动和影响。下列选项与钱穆观点相吻合的是()①《大明律》与“太祖六谕”②诸色户计与十家牌法③一条鞭法与户籍永停编审④均田制与租庸调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大明律》属于法律,“太祖六谕”属于教化,两者相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①正确。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诸色户计与十家牌法属于不同朝代的制度,不是相互配合关系,②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一条鞭法与户籍永停编审属于不同朝代的制度,不是相互配合关系,③错误。唐朝实行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两者相配合,④正确。综上,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5.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A.商鞅变法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德宗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德宗时期推行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符合材料的说法,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6.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但是到了1841年,英国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据此可知当时()A.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新变化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开始工业革命D.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815至1846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可知,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新变化,由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的政策,A项正确;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③由孙中山制定参议院颁布④确立民主共和政体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因此选项A正确;《临时约法》出于防止袁世凯独裁的目的,因此明确规定总统颁布的命令需要总理副署方能生效,因此②错误,选项B、D排除;《临时约法》由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因此③错误,选项C排除。8.1941—1943年,侵华日军只对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进行了若干次战役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治安作战,在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进行“清乡”。日军这一侵华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是() A.国民党的积极抗战B.平型关战役的打击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抗日根据地的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1-1943年中国。据题干可知,1941年-1943年日军重点进攻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南进扩大侵略从而加强了对敌后根据地进攻。运用唯物史观,日军调整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内因。C项正确;1938年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出现消极抗战,排除A项;平型关战役发生在抗日防御阶段,排除B项;抗日根据地的扩大是客观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9.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以上现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①有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②源于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③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④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①根据材料“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中共中央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贵州、四川、云南等西部山区,有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符合题意;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三线大后方,突出西部地区的战略位置,反映了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符合题意;③20世纪六十年代,中共中央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贵州、四川、云南等西部山区,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三线大后方,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我国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投资,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而不是加大,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疾病的防控在法制化和制度化方面的建设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全民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BD;C项与题意无关,无法体现,排除。11.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区域名称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中美洲玛雅文明公元前4世纪前后兴起,3~15世纪兴盛,15世纪中期衰落。城市建筑宏伟,陶器制作精美,数学和天文历法先进。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达到鼎盛。农业经济发达,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南美洲印加文明12~13世纪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道路系统发达。A.美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差距明显B.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特性C.美洲文明具有多源共生的特点D.美洲文明因缺乏内部交流而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3~15世纪兴盛……14世纪兴起,16世纪初达到鼎盛……12~13世纪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可知,中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南美洲的印加文明共同构成了美洲文明,在一定时期,这些文明同时存在,可以得出美洲文明具有多源共生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并未将美洲文明和欧洲文明进行对比,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美洲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126年,古罗马颁布《爱布兹法》,规定赋予裁判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诉讼的权力。例如当时通过收养关系恶意逃避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囚此裁判官赋予债权人继续追讨债务的诉权。这一规定A.维护了罗马贵族的利益士B.体现罗马习惯法的特点C.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D.体现罗马万民法的特点【答案】D【解析】 【详解】《爱布兹法》规定裁判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诉讼的权力,使得一些适应现实需要的法律条文应运而生,而其中的有关债权债务的问题解决,使得罗马法关于私有财产的处理原则得以提出,这是万民法的主要内容,D项正确;题干中裁判官的做法是维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项;《爱布兹法》是成文法,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13.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说明()A.文艺复兴理念得到各阶层认可B.先进文化的兴起取决于城市发展C.意大利的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意大利大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助推了文艺复兴,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进步,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商人家族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并非各阶层对文艺复兴的态度,排除A项;城市发展促进先进文化兴盛,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意大利政权与教权的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图书馆数量的变化()A.反映出右倾错误得到了纠正B.满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D.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提前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题干提及1949—1956年中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逐渐增加,特别是1955—1956年剧增,图书馆增加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C 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6年,并没有严重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回顾马克思的人生轨迹,更能深刻理解他对于全人类的贡献,下列关于马克思一生的重大成就排序正确的是()①创立剩余价值学说②促进第一国际成立③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④编著《法兰西内战》A.②③①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时空范围为19世纪(欧洲)。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在1867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促进第一国际成立在1864年;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48年;编著《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187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后总结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阐明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的一篇著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排序③②①④,D项正确;A、B、C三项排序有误,排除。故选D项。16.1918年2月21日,苏俄政权发出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法令。法令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战时措施。这一系列措施A.针对了俄国相对落后的国情B.总结了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C.打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制约D.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2月21日,苏俄政权在《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号召下,在经济领域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抵制了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故D正确;新经济政策针对的是俄国相对落后的国情,故A错误;该政策不是对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故B错误;新经济政策打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制约,故C错误。17.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是A.农业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工业人口比重迅速下降C.服务业人口比重不断增长D.“中间阶层"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发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业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C项正确;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主要是服务业人口比重增长,而非农业人口比重上升,排除A项;工业人口比重没有迅速下降,排除B项;“中间阶层”应该是不断壮大的,排除D项。故选C项。18.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因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革命运动影响民众文化生活B.工业革命推动主流观念变化C.公共空间兴起促进思想传播D.民主共和观念成为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法国兴起了启蒙运动,因此这一时期图书机构大量出现,也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运动的影响,非革命运动,排除A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9.一份地方志档案中记载了某地机构设置的变迁:1960年5月,成立田家庵城市公社泉山公社分社;1963年5月,撤销泉山公社分社,改设泉山街道;2020年6月,泉山街道辖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泉山路100号。该记载可以用于研究当地()A.人民公社化的发展进程B.所有制结构的逐渐调整C.城市化发展演进的状况D.城乡间差距的不断缩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60年至202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田家庵城市公社泉山公社分社”“改设泉山街道”“泉山街道辖3个社区”可知,该地区由公社体制逐渐变成了街道社区建制,说明此地已经由农村转变为城市建制,这可以用于研究城市化进程的状况,C项正确;1982年以后我国撤销了人民公社体制。材料反映不出人民公社的发展进程,排除A项;农村、城市建制的改变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城乡经济发展的情况,无法得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0.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A.《俄狄浦斯王》B.《天方夜谭》C.《荷马史诗》D.《神曲》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21.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说明了()A.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日益加剧B.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C.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D.近代外交制度由此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25年(欧洲)。据材料“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可得出,格劳秀斯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强调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C项正确。没有比较,材料未能说明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日益加剧,排除A项;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说法错误,排除B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标志着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初步形成;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稳定关系,而是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排除D。故选C项。22.过去人们认为,春秋战国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的局面削弱了文字的交流功能。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 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过去人们认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等信息可知,人们对过去固化的观点没有盲从,而是翻检史书去考证,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怀疑历史定式思维,即发现问题,进行深入考证,没有强调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与“摸索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关联,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怀疑历史定式思维,进行深入考证,B项错误;材料内容恰恰体现了先怀疑观点,再查找资料加以考证,得出结论的过程,D项错误。二、主观题(本题共3小题,共45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诸如德治、人治、法治、礼治、德刑关系等法律思想都在这一时期确立。经过争鸣和辩驳,各学派相互借鉴与吸收。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儒家思想遂成为了封建法律的正统思想,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摘编自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材料二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首倡“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变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摘编自石田琢智(日本)《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材料三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法律制度转型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析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渐臻完善,唐时最终定型;援礼入法(或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人伦入法(或伦理纲常法律化),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重刑法轻民法,强调以法禁民,漠视人权保障。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对法律思想形成制约;为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小农社会的和谐稳定,故在法律思想上强调内儒外法,刚柔兼济;中国古代政治本质是人治,故中国古代法治服务于人治,以法治倡人治教化;为维护大一统帝国和专制皇权的威权统治,故重刑法威压,而轻民法人权。(2)原因:传统法律思想滞后;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逼迫和要求中国法制与西方接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观念的传入(或西方法律和法学的引入);近代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或对封建法律的改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积极影响:中国法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可见法律思想源远流长;根据材料“殷周时期在…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汉代春秋决狱开始,……”可见中华文化不断完善,唐时最终定型;根据材料“法律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诸如德治、人治、法治、礼治、德刑关系等法律思想都在这一时期确立。”可见法律思想中融合社会多种选派的思想,呈现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人伦入法的特点;根据材料“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可见法律思想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特色;根据材料“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可见法家思想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特色。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需要从小农经济、君主专制、儒家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魏源等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1902年,英美等国表示,如清政府改变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不得不“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法律特点变化的原因需要从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列强的推动、西方国家法律经验等方面进行思考。 (3)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需要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民族国家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变化:出现高层建筑;钢材成为主要结构材料;房屋建筑更加坚固;趋向宽敞明亮。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设计理念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2)特点:中西方式交融;出现新型建筑和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技术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欧美地区)。根据材料一“ 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对比分析可知,出现高层建筑;根据材料一“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钢材成为主要结构材料;根据材料一“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对比分析可知,房屋建筑更加坚固,趋向宽敞明亮。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欧美地区)。根据材料一“蒸汽动力升降机”、“电动升降机”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电动升降机”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设计理念的进步;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城市化进程加快。【小问2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中“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可答出中西方式交融,根据材料二中“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可答出出现新型建筑和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根据材料二中“使住宅商品化”可答出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根据材料二中“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可答出特点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二“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可知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技术的进步。25.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答案】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解析】【详解】据材料二“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归纳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