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

ID:83584958

大小:21.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151****8026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_第1页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_第2页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_第3页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_第4页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_第5页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_第6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不但要传授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科学技能,更要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教学任务。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成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加强劳动教育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还可以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意志品质。基于此,文章对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融合;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1-0007-05劳动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强调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这就为二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条件,将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强化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性,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这对其科学素质和劳动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日常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讨二者有机融合的方式方法。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一)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过去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小学劳动教育都始终贯穿于教学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学生却逐渐失去对劳动的思考和敬畏,很少会主动思考“衣食住行”是怎样来的,与劳动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将劳动教育当作自由度更高的体育课,使得劳动教育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存在片面认识,既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还会对其品德和思想的塑造带来不利影响。(二)劳动实践流于形式,实践性不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是给学生讲一些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最光荣、劳动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等大道理,导致劳动教育难以发挥促进价值引导、技能培养和素养提升等作用,劳动实践课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虽然部分教师会安排学生带上劳动工具,但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劳动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窝蜂”地涌入劳动场地、漫无目的地劳动等现象,导致劳动教育实效不强。除此之外,教师还缺少对劳动教育的观察和回访,导致劳动教育落实不到位,学生错将劳动视为一种“被迫”参与的实践活动,难以深刻认识到劳动背后的深意,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三)独立其他学科之外,融合性不佳 虽然劳动教育独立于文化课教学之外,然而由于劳动的适用性、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劳动教育也可以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少有教师会将小学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缺乏多样性、全面性和深入性劳动教育实践,这就导致劳动教育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教育模式单一、枯燥,难以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教师误认为劳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文化课衔接起来不具备兼容性,同时,相关教师自身缺乏融合教育的意识,也缺乏融合教育的经验,这就会影响到劳动教育的成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意义(一)提供劳动教育机会,形成劳动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劳动观念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劳动息息相关,小到拿一根筷子,大到坐飞机出行,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实现的。因此,从小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劳动机会,以充满趣味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进而帮助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防止好逸恶劳等错误劳动观的形成。(二)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劳动教育指向劳动技能的形成,掌握劳动技能是劳动教育的必然结果。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综合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元素,如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制作简单的科学探究模型,设计、安装立体小菜园以及立体小菜园的日常管理,给动物安个家等,这些科学活动都为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的劳动技能,如播种、浇水、施肥、养小动物、拧螺丝、自制乐器等。因此,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的妙处和劳动的乐趣,懂得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三)渗透劳动教育内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实现。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具有长期性,尤其是大多数学校从一年级已经开始开设科学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科学探究活动比较烦琐,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如科学实验前要摆放好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实验中规范实验操作以确保个人安全、实验后及时整理实验器材、科学实验中要实事求是、不能投机取巧篡改数据等,都有利于学生养成劳动前做好准备、劳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劳动后整理归纳等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四)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小学劳动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佳,而通过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有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形成乐于助人以及艰苦朴素、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优秀的个人品格,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朝着成为一个思想、智力和品德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断努力。三、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策略(一)研读教材,挖掘劳育元素,体悟劳动情感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来,但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劳动教育目标,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找出其中显性和隐性的劳动教育素材,并围绕这些劳动教育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将小学科学活动与劳动教育内容灵活整合起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体悟劳动情感。例如,针对一至二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和形象思维较强等特点,教材中编排的与劳动教育相契合的内容有:知识领域《小小科学家》《玩玻璃纸》《暗箱里的秘密》《形形色色的动物》等,实践领域《衣食住行的变化》《栽小葱》《养蚂蚁》等,创造领域《石头》《玩转小水轮》《玩泥巴》等,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指南针、小水轮等;针对三至四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渐提升、专注力较强和趋于主动学习等特点,教材中编排的与劳动教育相契合的内容有:知识领域《像科学家那样》《测量气温》《科技发展历程》等,实践领域《种子发芽了》《我们来养蚕》《肥沃的土壤》等,创造领域《用根、茎、叶繁殖》《点亮小灯泡》《不同的声音》等,利用工具制作较难的水果电池、信号灯、LED手环等;针对五至六年级学生记忆力增强、意志品质发展需求增加和逻辑抽象思维增强等特点,教材中编排的与劳动教育相契合的内容有:知识领域《化学家的研究》《探索宇宙》《洁净的水域》等,实践领域《做个生态瓶》《制作汽水》《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等,创造领域《我们来仿生》《能量的转换》《热传导》等,利用工具制作难度较大的保温盒、电磁铁等,并思考其原理和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与教材中劳动教育相契合的研究主题,针对性地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如,低年级《栽小葱》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劳动场景,可见、可观、可想,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勤于思考、坚持不懈、乐于观察、热爱劳动的态度和精神;在中高年级《科技发展历程》教学中,学生通过了解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事迹,能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困难、艰辛和劳动创造希望。(二)创造空间,引导种植养殖,培育劳动认知在人们的固有认知里,一提到教学就会将其与课堂、与教室联系起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未真正转变过来。劳动教育实践重于理论是必然的,小学科学也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因此,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还要积极打破学科壁垒,创造开放的空间,把学校和家庭、理论与实践、生活与学习、课堂与课外充分結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性、趣味性和多样化的实践空间,引导学生参与种植养殖活动,使其真正认识劳动、走近劳动,进而培育正确的劳动认知。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种植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种植园进行种植活动。在种植园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播种、施肥、浇水等劳动过程中,种下自己喜欢的胡萝卜、青菜、豆角、西红柿等植物,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豆角茎长得又高又细却不长叶子,有的青菜上会有害虫,有的种植过密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或向农民伯伯请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种植园进行采摘,并将收获的果实送到学校食堂或拿回家,用自己亲手种的西红柿、胡萝卜等炒一盘菜,和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种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栽培植物的有关知识,还可以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认知。(三)结合学情,活用科学故事,增强劳动观念科学活动中蕴含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劳动精神,育人活动不应只是传递文化知识,还要在学生内心播种科学的种子,并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活用科学故事,将科学故事中涉及的科学思想、科学史料、科学家精神等内容巧妙地融入劳动教育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其深刻理解“劳动创造文明”的内涵,进而不断增强劳动观念。例如,在教学《我们来养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养蚕的过程,这一活动需要较长的周期,最开始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兴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幼蚕的长大,学生就会逐渐失去管理蚕和观察蚕的兴趣。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可以为学生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使学生充分了解蚕丝在古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在促进文明沟通方面的重要性,或者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桑基鱼塘”的生态循环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研学旅行,从而真正了解“蚕”的科学价值。通过听教师讲述与“蚕”相关的科学故事和将这些故事讲给父母听,学生就会真正理解“古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深刻感悟到劳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辛勤、诚实、尊重、热爱等劳动观念。在这之后,学生就不再消极养蚕和嫌弃蚕的排泄物,而是尽自己所能采集新鲜桑叶、清理排泄物,努力为蚕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四)实验探究,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劳动习惯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关键,大部分科学原理和劳动教育内容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实验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例如,在教学《发霉与防霉》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于带领学生探索不同物品上霉斑的异同、发霉的条件和防霉的办法。为了将科学探究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科学实验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发霉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其区别。其次,为学生提供霉菌切片、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别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分别对比肉眼和工具观察,以及不同物品上的霉的异同。再次,教师提出“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的实验问题,让学生提出各自的假设。最后,学生将密封在袋子里的干馒头和湿馒头分别放在冰箱里和实验室操作台上。每天观察发霉情况并记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课件展示的图片探究防霉的方法,布置以下家庭作业:利用课堂所学在家中寻找哪些物品的保存方式容易发霉?可以怎样改进?于是学生展开家务劳动,上超市买大米时选择真空包装的大米;将放在阴暗潮湿处的黄豆用塑料瓶子装起来;将橘子、葡萄等水果及时放进冰箱;吃不完的桂圆晒制干果等。在这个课堂实验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明白动手实践之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并在做家务等劳动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方法防止物品发霉,进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劳动前认真思考、劳动中彼此配合、劳动后总结经验等良好习惯。(五)废物利用,自制学具,养成劳动品质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道具,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但学校的实验器材比较单一、固定。为此,教师就可以废物利用,引导学生自制科学实验学具,这样不仅可以使科学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养成专心致志、务实肯干、自食其力等优秀的劳动品质。例如,《物体传热的本领》旨在通过充分比较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性质和运用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保温箱,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靠教师提供的材料,难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劳动欲望,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提出“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的保温箱”这一任务,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纸盒、泡沫箱、塑料袋、铝箔纸和棉布等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先为学生讲解保温箱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保温箱?”“用哪些材料制作保温箱效果更好?”等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现有的材料自制保温箱,做好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个冰块放入自己制作的保温箱中,观察谁的保温箱的保温效果比较好。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废物利用、自制学具的方式既减轻了教学资源压力,又使学生全过程参与到科学活动的材料搜集、动手制作、观察讨論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保温箱不仅能‘保温,还能‘保冷”的科学道理,还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对劳动形成新的感悟,即“劳动需要双手和大脑的配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进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自食其力等劳动品质。(六)利用工具,结合生活场景,学习劳动技能无论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还是探究活动中的实践技能,都与日常生活生产存在紧密联系。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工具、结合生活化的场景,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在随处可见的场景中发现劳动之于科学发现的价值,还能够从生活场景中学习一些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劳动能力。 例如,在教学《国旗怎样升上去》时,本节课在于使学生明白滑轮的特点、分类和用处。如果单靠讲解教材知识,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一机械,为此,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妙用。如在学生理解滑轮的分类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场景:“食堂阿姨靠电梯和餐车将午餐送至4楼五年级教室门口,如果哪天停电了,靠走楼梯扛多累呀,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帮助食堂阿姨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提出建议:“用定滑轮,在1楼往下拉绳子就可以把午餐送上4楼了。”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但是食堂阿姨力气比较小,拉不动怎么办?”学生思考片刻之后又提出建议:“用动滑轮加定滑轮的方式。”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利用简易的装置进行对比实验,学生就会发现该方法既省时又省力,从而使这一生活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制作小型手摇晾衣架”等实践作业,使学生学会灵活使用机械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增强劳动技能。(七)创新形式,开展科技竞赛,提升劳动素养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除了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还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就会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竞赛作为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一个有效路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二者的融合形式,开展多样化的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使其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素养。例如,各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科技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此带动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不断探索和辛勤劳动来完成自己的“科技发明”。如举办“我是小小发明家”的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每个人提交1~2项最满意的发明创造参与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创造机会、劳动创造成功”的道理。在学生提交完自己的水平仪、指南针、水火箭、过滤器、雨量器、沙漏、保温盒等发明之后,可以综合考虑学校领导、科学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对学生的参赛作品进行评选,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进行奖励,并分别邀请同学代表利用每天的校园广播时间分享自己在发明过程中的劳动步骤、劳动困难和劳动感悟,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增强体力、提高智力、提升劳动品德。综上所述,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不但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究二者融合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更充分地结合起来,起到推动学生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正确认识到,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将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落实到位,最大化地发挥融合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