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8871

大小:338.58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考生须知: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共8页,有2大题,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成分均属于内环境的是(  )A.尿液、消化液、汗液B.呼吸酶、通道蛋白、血浆蛋白C.血液、组织液、淋巴液D.激素、葡萄糖、钠离子【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如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血浆蛋白等);细胞分泌物(如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详解】A、尿液、消化液、汗液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中存在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血液中包含血细胞等成分,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激素属于调节物质,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钠离子属于无机盐,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2.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某些手段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不属于“某些手段”的是()A.燃烧秸秆B.垃圾分类处理C.植树造林D.使用风能【答案】A【解析】【分析】碳中和的措施: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植树造林、汽车燃料的改善、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对化石燃料的限制、开发替代能源、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处理。【详解】A、燃烧秸秆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某些手段”,A符合题意;B、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某些手段”,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可以消耗二氧化碳,属于“某些手段”,C不符合题意;D、使用风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某些手段”,D不符合题意。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某废弃矿区,经过多年治理,恢复了“绿水青山”的相对稳定状态。随地势不同出现了多种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达到了34.2%,樟子松、云杉、落叶松等植物随处可见,野兔(常以草、松子为食)、松鼠、蛇、狐、鹰等多种动物也重新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之上。3.上述群落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重叠越多,种群间的竞争越激烈B.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野兔大多地下穴居,松鼠常以树洞栖息,因此两者生态位完全不重叠D.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种群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B.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因为人类活动而发生改变C.废弃的矿区,恢复了“绿水青山”的状态,这一过程为次生演替D.此矿区地势虽有不同,但气候环境相同,最终都将演替为热带雨林【答案】3.C4.D【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题详解】A、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共用的资源多,种群间的竞争越激烈,A正确;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正确;C、野兔大多地下穴居,松鼠常以树洞栖息,但野兔和松鼠可能在食物方面可能有重叠的部分,因此不能判断两者生态位完全不重叠,C错误;D、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D正确。故选C。【4题详解】 A、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群落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种群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A正确;B、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B正确;C、废弃的矿区,保留了土壤条件,恢复了“绿水青山”的状态,这一过程为次生演替,C正确;D、最终是否能演替为热带雨林这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误。故选D。5.下列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体案例,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豪猪遇到敌害时,会将体刺竖直吓跑“敌人”B.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会闭合叶片C.某种鸟发现危险时会扇动两翼,并急速起飞D.雄孔雀的“求偶炫耀”-孔雀开屏【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豪猪遭遇敌害时,将其体刺竖直,赶跑敌人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B、物理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闭合叶片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D、某种鸟发现危险时会扇动两翼,并急速起飞、雄孔雀的“求偶炫耀”-孔雀开屏都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D正确。故选B。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都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不同C.喝冷饮时机体产生冷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A、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而后者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A错误;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喝冷饮时机体产生冷觉的过程因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冷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C正确;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C。7.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可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B.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C.接种过程在超净工作台完成,远离酒精灯,以免灼伤D.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擦拭【答案】C【解析】【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灭菌一定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效果。【详解】A、实验结束后应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杀死,以免使人致病,接种环应用灼烧灭菌,A正确;B、带菌的培养基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以免污染环境,B正确;C、酒精灯周围为无菌区域,接种过程在超净工作台完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在酒精灯周围接种,C错误;D、接种后双手须用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试,D正确。故选C。8.汗蒸日渐成为一种人们所热衷和追捧的休闲、养生方式.汗蒸房的温度平均在38~42C,正常人进入汗蒸房后,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汗液、尿液分泌增多B体温迅速升高到环境温度C.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D.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C左右,汗蒸房的温度平均在38~42C,相当于炎热刺激。【详解】AC、炎热环境中人体通过大量排汗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利于体温稳定,但此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A、C错误;B、正常人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机能,进入汗蒸房后,体温不会明显升高,B错误;D、炎热环境中,人体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D正确。故选D。9.冬奥会赛场上运动员的身体正在发生如下变化: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且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均有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多数又被突触前膜摄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以提高机体的应变力B.肾上腺素是一类氨基酸衍生物,接受交感神经支配C.运动时肾上腺素可使呼吸、心跳加快,是一种高能化合物D.肾上腺素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调节肾上腺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即肾上腺素是兴奋性递质。肾上腺髓质也能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肾上腺素既能发挥激素的作用也能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详解】A、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心率加速、警觉性提高,A正确;B、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某些神经元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类氨基酸衍生物,接受交感神经支配,B正确;C、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C错误。D、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维持肾上腺素含量的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10.截至2022年3月1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2亿剂次。加强针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B.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起终身防卫作用D.记忆B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产生特异性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详解】A、接种疫苗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A错误;B、新冠病毒需依赖活细胞增殖,内环境和细胞内均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故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正确;C、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会逐渐消退,因而机体产生的抗体不可起终身防卫作用,C错误;D、记忆B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D错误。故选B。11.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Ⅳ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的结果【答案】C【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使免疫能力降低。【详解】A、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正确;B、BC段HIV数量下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的HIV,B正确;C、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故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D、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再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EF段T细胞数量增加,与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12.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C.糖皮质激素参与血糖调节D.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同时,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详解】A、胰岛素是信息分子,起传递信息,调节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A错误;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则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B正确;C、糖皮质激素参与血糖调节,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D、血糖浓度过低时,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D正确。故选A。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B.用生长素处理西红柿未授粉的柱头可以得到无籽西红柿C.单侧光照会导致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D.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答案】D 【解析】【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详解】A、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在侧芽积累,芽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生长素抑制芽生长,A正确;B、子房壁在发育成果皮时要从发育着的种子处获得生长素,如果西红柿雌花不授粉,子房里没有发育着的种子,可以用生长素处理柱头,可以得到无籽西红柿。B正确;C、单侧光影响下,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C正确;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包括在幼嫩组织中的极性运输、成熟组织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D错误。故选D。14.某生物兴趣小组采用浸泡法来探究不同浓度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正式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4-D浓度(g/L)02.55×10-62.55×10-52.55×10-42.55×10-32.55×10-2平均生根数(条)182438292715A.浓度为2.55×10-2g/L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B.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2.55×10-5g/L左右C.预实验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的浓度范围,要设置空白对照组D.用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让其生根【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2,4-D浓度为0mg•L-1的一组为对照组,浓度2.55×10-6mol·L-1-2.55×10-3mol·L-1间表现为促进作用,浓度为2.55×10-2mol·L-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表可知,与对照相比,浓度为2.55×10-2mol·L-1的2,4-D溶液平均生根数<对照组,故浓度为2.55×10-2mol·L-1的2,4-D溶液会抑制该植物插条生根,A正确;B、据表格数据可知,浓度为2.55×10-5mol·L-1左右时平均生根数最多,故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2.55×10-5mol·L-1左右,B正确; C、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过程也需要设置空白对照,C正确;D、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扦插让其生根,不是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生根,D错误。故选D。15.某研究小组开展生长素(IAA)及赤霉素(GA3)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及IAA对茎切段中乙烯(ACC)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周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根据该实验结果可推得(  )A.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更好B.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会促进乙烯的产生C.生长素和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越强D.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施用生长素的实验组的茎切断的伸长量均比对照组长,当IAA的浓度为10μmol.L-1、50μmol.L-1、250μmol.L-1,切断中均有乙烯的产生。【详解】A、实验中并没有进行IAA与GA3联合处理,故不能得出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更好,A错误;B、由图可知,当IAA的浓度为10μmol.L-1、50μmol.L-1、250μmol.L-1,切断中均有乙烯的产生。故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会促进乙烯的产生,B正确;C、由图可知,与GA3的浓度为50μmol.L-1相比,GA3的浓度为250μmol.L-1茎切断的伸长量低,故并不是GA3的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强,C错误;D、图中施用生长素的实验组的茎切断的伸长量均比对照组长,由此实验并不能得出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的结论,D错误。 故选B。1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约为288只B.调查田鼠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种群数量采用样方法C.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D.某样方内部有4株被调查植物,上、下、左、右4条边界上,分别有2、1、3、3株该植物,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13株【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A、上述调查田鼠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标志(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2=36:4,N=288只,A正确;B、标志(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田鼠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种群数量采用样方法,B正确;C、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因而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D、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对样方边线上的个体要统计相邻两边的数目,所以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个体数应计为8或9株,D错误。故选D。17.图甲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形、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图乙表示曲线λ(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a点时,气候突然恶化,图甲种群数量很可能呈现出Ⅲ曲线趋势B.若图甲所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根据图乙显示的结果分析,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D.根据图乙显示的结果分析,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答案】B【解析】【分析】1、据图甲分析可知,Ⅰ曲线的K值较高,因此I环境破坏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2、据图乙分析可知,1-10年,1<λ,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0-20年间0<λ<1,种群数量减少;20年以后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详解】A、若在a点时,气候突然恶化,环境容纳量降低,则图甲种群数量很可能呈现出Ⅲ曲线趋势,A正确;B、若图甲所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K2小于K/2,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B错误;C、由图乙可知,种群数量最少的应是第20年,因为λ值小于1,在此之前的基数一直在下降,到20年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故应是20年最低;20到30年间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正确;D、据图可知,第15~20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高产不耐盐)、乙(低产耐盐)两种二倍体植物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①~⑤为相关操作过程。 18.下列关于原生质体叙述,错误的是(  )A.原生质体为未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通常呈球形C.制备原生质体时常置于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中D.原生质体融合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9.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②可利用电刺激、离心或聚乙二醇等诱导B.过程③可通过除去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方式实现细胞壁的再生C.获得杂种细胞标志着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D.胚状体到目的植株进行筛选的原因是含有非目标品种20.下列关于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细胞通过过程④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程度高,分裂能力弱B.胚状体为未分化的、类似于种子胚的结构体,可发育成完整植株C.杂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染色体丢失、结构异常等情况D.通过该过程培育植株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答案】18.A19.C20.C【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8题详解】A、原生质体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已分化,具有全能性,A错误;B、去掉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由于没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在溶液中通常呈现球形,B正确;C、植物细胞去壁前可先用较高渗透压溶液(如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微弱的质壁分离状态,利于完整原生质体的释放,C正确;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生质体才能融合,D正确。故选A。【19题详解】A、原生质体自发融合率比较低,通常可利用电刺激、离心或聚乙二醇等手段,诱导原生质融合,提高融合率,A正确;B、融合的原生质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长出细胞壁,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C错误;D、由于细胞之间的接触是随机的,原生质体融合时可同种原生质体融合,也可以不同种原生质体融合,也可不融合,所以杂种细胞也有多种,可以在胚状体到目的植株培养过程通过筛选把非目标品种去除,D正确;故选C。【20题详解】A、杂种细胞通过过程④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A错误;B、胚状体已分化出根和芽、是类似于种子胚的结构体,可发育成完整植株,B错误;C、杂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染色体丢失、染色体结构异常等多种变异细胞,所以需要经过筛选才能获得目的植株,C正确;D、通过该过程培育植物时没有经历过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结合,该方式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故选C。21.下图为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单位是J/(cm2·a))。若鼠摄入能量为2200,A中能量为1600,B中能量为1200,狼同化能量为192。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鼠的同化量是1200J/(cm2·a)B.鼠的粪便量来源于鼠的净次级生产量C.枯枝落叶层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D.从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为鼠的同化量,B为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解】A、鼠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故A表示鼠的同化量,为1600J/(cm2·a),A错误;B、鼠的粪便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错误;C、枯枝落叶层中的物质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从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921600)100%=12%,D正确。故选D。22.在“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尿素的浓度,获得尿素高耐受菌株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一定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D.加入酚红作为选择培养基,筛选出尿素分解菌【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A、接种室、接种箱等常用紫外线消毒法处理,接种环等常用灼烧灭菌法处理,吸管、培养皿等常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A错误;B、逐步提高培养基中尿素的浓度,能筛选出其中的耐受菌,获得尿素高耐受菌株,B正确;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不都是尿素分解菌,还有可能是自生固氮菌,C错误;D、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筛选鉴定尿素分解菌,观察指示剂是否变红,故加入酚红作为鉴定培养基,D错误。故选B。23.某校采用如图所示发酵罐进行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始终有CO2产生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葡萄酒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即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酵的温度在18℃~30℃。【详解】A、果酒制作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8~30℃,而夏天温度较高,因此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正确;B、产生酒精表明此时已经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不能进气,否则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错误;C、正常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气体,但是不断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底物为葡萄糖,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这样即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24.上图为纯化酵母菌的一个操作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操作步骤是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除第一次划线外,以后的每一次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图中酵母菌密度最小的是5处D.该接种方法可用于酵母菌的计数25.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得到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的酵母菌株,并对其降解甲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筛选该酵母菌株需要在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B.探究最适温度时对发酵液的pH没有要求C.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该酵母菌D.利用该酵母菌株降解甲醇时需严格保持无氧环境26.对酵母菌溶液中的酵母细胞进行计数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借助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直接计数,但数据可能偏大B.可用培养菌落的方法间接计数,但数据可能偏大C.无论用哪种方法计数,一般都需进行浓度梯度稀释D.无论用哪种方法计数,一般都需多次计数求平均值【答案】24.D25.A26.B【解析】【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培养基按功能分:(1)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的培养基。【24题详解】A、接种过程按区域进行划线接种,这种接种方法属于平板划线法,A正确;B、划线的过程也是菌种得到分散的过程,通过划线使菌种得到稀释,所以除第一次划线外,以后的每一次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经培养就可以在划线的尾部得到单个细胞繁殖成的单菌落,B正确;C、划线的过程也是菌种得到分散的过程,通过划线使菌种得到稀释,所以最后一个划线区域5中酵母菌密度最小,C正确;D、该接种方法不能完全得到单菌落,不能用于酵母菌的计数,D错误。故选D。【25题详解】A、筛选降解甲醇的酵母菌,需要在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该培养基让酵母菌可以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了其它微生物生长,A正确;B、探究培养酵母菌的最适温度时,每个温度下发酵液的pH都要相同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B错误;C、分离酵母菌除了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外,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如平板划线法,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所以在培养的初期要保证有氧环境,让酵母菌大量繁殖,以保证酵母菌的数量,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A、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需要血细胞计数板,由于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导致数据可能偏大,A正确;B、也可以用培养菌落的方法间接计数,当2个或以上的菌落连在一起时看到的时一个菌落,导致数据可能偏小,B错误; C、无论用哪种方法计数,都必须进行适宜的浓度梯度稀释,不会因酵母菌浓度过大或过小导致计数误差大,C正确;D、无论用哪种方法计数,都必须多次计数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故选B。27.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也能结合,抑制甘氨酸释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能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加B.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能使甲膜上Ca2+通道活性下降C.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甲膜D.上述调节是正反馈调节,该调节机制能维持机体的稳态【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题图分析: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 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详解】A、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A错误;B、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B正确;C、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C错误;D、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机制能维持机体的稳态,D错误。故选B。28.抗原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其表面的一小部分结构,被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这些结构通常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又称为抗原表位。它们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核苷酸组成。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抗原决定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抗原可与多种抗体或多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B.不同抗原可与同种抗体或同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C.淋巴细胞膜上有能与抗原表位相结合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它们的原因D.任何个体的T细胞都能识别由不同个体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MHC分子上的抗原肽【答案】D【解析】【分析】抗原分子表面有多个抗原表位,它们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核苷酸组成,每个抗原表位均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详解】A、抗原可能会有多个抗原表位,每个抗原表位均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故同一抗原可与多种抗体或多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A正确;B、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抗原决定簇,而当不同的抗原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时,可与同种抗体或同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B正确;C、受体的功能与细胞识别有关,淋巴细胞膜上有能与抗原结合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的原因,C正确;D、对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个体而言,其T细胞不一定都能识别由不同个体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MHC分子上的抗原肽,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其中第29~32题每空1分,第33题每空2 分)29.某地根据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的情况,在人工鱼塘中放养适量的各种鱼苗,进行立体养殖,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下表为该鱼塘中鱼的种类、栖息水层和主要食物的对应关系。鱼的种类栖息水层主要食物鲢鱼上层浮游植物鳙鱼中上层浮游动物草鱼、鳊鱼中下层水草、浮萍鲤鱼、鲫鱼底层底栖动物、有机碎屑请回答:(1)立体养殖主要考虑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2)人工鱼塘与天然湖泊相比,由于__________,所以________能力较弱。由表可知,鱼塘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层。(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鱼塘中所有鱼和其他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垂直②.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①.生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②.自我调节③.底(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和有机饲料中所含的能量(4)缺少非生物成分【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小问1详解】 立体养殖中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提高了养殖鱼类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小问2详解】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丰富度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人工鱼塘中生物数量较少,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水生群落的分解者主要集中在底泥层,水生群落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小问3详解】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和人工投放的有机饲料中所含的能量。【小问4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池塘中所有鱼和其他生物只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30.幽门螺旋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请回答:(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色环带。(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灭菌。A.高压蒸汽B.紫外灯照射C.75%酒精浸泡D.过滤(3)步骤X表示________。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再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中央进行__________。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_菌落。(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_________分解为NH3和14CO2。【答案】(1)红(2)D(3)①.接种②.涂布③.单(4)倒置(5)尿素【解析】【分析】1、由于细菌分解尿素的过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是将稀释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 2、在倒平板后,平板冷凝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小问1详解】Hp含有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指示剂变红。【小问2详解】由于尿素在高温下会分解,所以对尿素溶液的灭菌要采用G6玻璃漏斗过滤的方法,D正确。故选D。【小问3详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灭菌、倒平板,再进行接种,接种时先将菌液稀释,以获得单菌落,再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小问4详解】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故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小问5详解】幽门螺旋菌(Hp)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所以临床上常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幽门螺杆菌的存在。31.泡菜口感爽脆,有独特的风味,是广受喜爱的开胃食品。请回答下列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1)新鲜的蔬菜洗净,切块。将泡菜坛洗净,用开水清洗内壁,将蔬菜、调料、白酒等放入坛内,其中白酒有_______作用。若蔬菜用热水短时处理,再放入坛中,会使泡菜发酵时间缩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对于新配制的泡菜原料,加入一些陈泡菜汁,也可以缩短腌制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2)泡菜发酵初期,由于泡菜罐加盖并用水封住坛口,会使________菌被逐渐抑制。发酵中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会使___________菌受到抑制。发酵后期,乳酸生产过多,会使乳酸菌受到抑制。此时,发酵工程上通常可利用________(“真空”、“吸附”或“萃取”)发酵方法将乳酸及时脱离发酵液,起到及时调节发酵液pH的作用。(3)从泡菜汁中可分离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在某种含牛乳的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该培养基必须含有_______,以便于观察是否产酸。①龙胆紫②酸碱指示剂③双缩脲试剂(4)自然界中醋酸菌常与乳酸菌共同生长,若要筛选出醋酸菌,则其专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___。【答案】(1)①.杀菌调味②.细胞(膜)破裂,营养物质外流,使乳酸菌快速地获得营养物质③.陈泡菜汁中有较多的发酵菌 (2)①.好氧/需氧②.不耐酸③.吸附(3)②(4)乙醇/酒精/C2H5OH【解析】【分析】1、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2、泡菜的制作过程: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10:1的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莱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小问1详解】在制作泡菜时,白酒具有杀菌、调味的作用。若蔬菜用热水短时处理,再将白菜放入坛中,这时细胞膜破裂,营养物质外流,使乳酸菌快速地获得营养物质,会使泡菜发酵时间缩短。陈泡菜汁中有较多的发酵菌,新配制的泡菜原料,加入一些陈泡菜汁,也可以缩短腌制时间。【小问2详解】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发酵初期水密封后,泡菜罐内缺乏氧气,好氧菌被逐渐抑制;发酵中期乳酸菌产生乳酸,不耐酸细菌被抑制。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发酵工程上通常可利用吸附发酵的方法将乳酸及时脱离发酵液,起到及时调节发酵液pH的作用。【小问3详解】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乳酸为酸性,在某种含牛乳的专用的培养基中进行初步筛选,该培养基必须含有②酸碱指示剂,以便于观察是否产酸。【小问4详解】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自然界中醋酸菌常与乳酸菌共同生长,若要筛选出醋酸菌,则其专用的培养基中应添加乙醇,醋酸菌可以利用乙醇,但乳酸菌不能利用乙醇,以此达到分离的目的。32.红豆杉是我国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请回答: (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基础培养基为_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需进行严格的_________处理。获取的外植体消毒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此过程通常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光照。(2)将愈伤组织接种到适宜培养基中进行细胞悬浮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细胞培养的过程_______(“体现”或“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理由是_______。(3)利用愈伤组织,还可以继续诱导其发芽,继而生根,最终培育得到红豆杉幼苗,该过程为_____________途径,诱导发芽和生根时需要调整培养基中__________的比例。(4)在红豆杉组织培养中,多酚氧化酶能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进而导致愈伤组织褐化,可考虑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关物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抗氧化、减轻褐化的目的。(5)与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相比,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意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①.MS②.灭菌③.脱分化④.不需要(2)①.液体②.未体现③.没有将植物细胞培养成植株体/没有培育出完整的植株(3)①.器官发生②.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4)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5)①.提高了紫杉醇的产量②.保护了红豆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因此,人们形象地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做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上的应用外,还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小问1详解】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到基础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获取的外植体消毒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光照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此过程通常不需要光照。【小问2详解】将愈伤组织接种到适宜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液体培养基,细胞培养的过程最终培养出的是细胞,而不是完整的生物个体,因此,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小问3详解】 利用愈伤组织,还可以继续诱导其发芽,继而生根,这一过程愈伤组织发生分化,最终培育得到红豆杉幼苗,这以过程为器官发生途径,不同的激素比例诱导愈伤组织的结果不同,故诱导发芽和生根时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的比例。【小问4详解】多酚氧化酶能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进而导致愈伤组织褐化,故可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抗氧化、减轻褐化的目的。【小问5详解】若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会破坏红豆杉树木,若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短时间内就能培育大量的愈伤组织,经过细胞培养,可以获取大量的紫杉醇,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意义是:①提高了紫杉醇的产量;②保护了红豆杉资源。33.阿卡波糖是国外开发的口服降糖药,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型新药,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植物来源的生物碱NB和黄酮CH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为此,将溶于生理盐水的药物和淀粉同时灌胃小鼠后,在不同时间检测其血糖水平,实验设计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每组10只)给药量(mg/kg体重)给药后不同时间血糖水平(mmol/L)0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生理盐水-4.3711.037.885.04阿卡波糖4.04.127.627.575.39NB4.04.19x16.825.20CH4.04.24x27.205.12NB+CH4.0+4.04.36x35.495.03(1)将淀粉灌胃小鼠后,其在小鼠消化道内水解的终产物为___________,该物质由肠腔经过以下部位形成餐后血糖,请将这些部位按正确路径排序:___________(填字母)。a.组织液b.血浆c.小肠上皮细胞d.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糖水平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了血糖合成糖原、___________、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2)本实验以___________作对照组,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等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3)该研究的结论为:NB和CH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且二者共同作用效果更强。下列对应表中x1、x2、x3处的数据排列中符合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___。A.7.157.626.37B.7.607.286.11 C.7.436.267.75D.6.087.027.54【答案】(1)①.葡萄糖②.cadb③.氧化分解(2)生理盐水组与阿卡波糖组(3)A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物碱NB和黄酮CH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故自变量为施加的药物种类,同时设置了施加生理盐水组与阿卡波糖组的对照组,因变量为给药后不同时间血糖水平,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小问1详解】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灌胃小鼠后,淀粉在小鼠消化道内水解的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由肠腔被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再由细胞另一侧释放进入a组织液,然后穿过d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b血浆,形成血糖。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从而使血糖降低。【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本实验以生理盐水组作为空白对照,以阿卡波糖组为标准对照,以确认实验材料和方法等能有效检测药物疗效。【小问3详解】若结论为:NB和CH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高峰,且二者共同作用效果更强,则x1、x2组血糖应低于生理盐水组,且与阿卡波糖组相似,x3组血糖应低于x1和x2组,故AB项数据符合上述结论,AB正确。故选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