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实习报告

太白山实习报告

ID:83414318

大小:21.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6-28

上传者:用户名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1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2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3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4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5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6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7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8页
太白山实习报告_第9页
资源描述:

《太白山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太白山实习报告9

1实习安排:时间:10月28日——11月7日10月28日下午上课,分发仪器,踏勘选点29日水准仪四等测量30日全站仪导线测量31日水准仪四等测量11月1日内业计算2日上午上课,全站仪碎部测量3日GPS山上测量4日全站仪碎部测量5日绘图6日上午PPT讲解,下午仪器考核7日上午返程实习目的:验证,巩固和深化《测量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使其融会贯通。培养同学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工程技术素养。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9

2通过测量综合实训,会应用理论知识,会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能进行检验和校正。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常规测量仪器操作水平和测量技术综合能力。会独立组织与实施四等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导线测量,观测值和结果均符合精度要求。前言:10月28日上午我们搭乘校车往西来到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为期十天的实习就在这一天拉开了帷幕。之前听说过太白山实习是多么的累和有趣,我们也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学习了半个学期的测量学,理论知识积累了许多,但却只有为数不多的机会可以实践操作,这对于工科生来讲并不利,所以这次太白山实习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机会去了解仪器,操作仪器。满怀着无比的期待,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实习之路!实习过程:一.踏勘选点9

328日上午我们到达了实习基地,下午2点30在四楼会议厅上了第一次课,沈老师用PPT形式讲解了实习中的详细安排和注意事项和一些细节。之后开始分发仪器,检查完仪器的完整和性能后我们开始上山踏勘选点,一路走下去环山一周加上校园内的点总共十五个控制点,选点时各班每三个小组分得一套点,但因为有限,仍有一些点是两班人共用(例:6号点),这个直接导致了之后各班测量的拥挤,等待对方消耗了时间。因为有的点比较隐蔽,选点时没有仔细辨认或记错点,使得后来有一些组记错点从而导致了误差的产生。二.水准测量9

4第二天8点整我们便集合完毕从1号点开始了水准测量,而且还犯了许多从现在看来很低级的错误。因为按技术指标规定,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5米,所以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我们用卷尺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值架仪器,后来冯老师过来指导说不需要用卷尺来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用步数也可以确定,若某视距太长,则下一次可放宽相反视距来保证累积差小于10米。在测量中,我们在转点处放了尺垫来消除坡路的陡峻。但是我们却忽略了长短尺,以至于填表时出现了好多错误,后来分出了后尺和前尺进行了改正。由于刚开始使用,所以不是很熟练,一上午只测完3个点,下午从3号点开始,因为3号点到4号点之间有好多级台阶,4号点到6号点之间坡度非常大,工程量非常大,难度也相应地提高。所以当测完5号点时,天已经黑了,为了赶进度,弥补之间因错误浪费的时间,我们打着手电筒继续从5号点开始往上测,直到视线非常模糊,怕影响到精度我们便就此作罢。经过第三天的导线测量,第四天我们继续之后我们继续水准测量,临近傍晚,测完了所有点的高程,晚上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计算。计算发现高差无法闭合,完全超出高程闭合差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因为无法做出准确的排查而且又不能全部重测,在一筹莫展之际,最后只好与其他组进行比对。首先发现与其他小组有三组数据有差值,有两组数据差值颇大,将近20厘米,然后我们通过照片与他们确认控制点是否一致,最后决定下一天对控制点完全一致的两个点进行重新测量。第五天上午,对存有疑问的两个控制点的高程进行重新测量,为了抓住这最后的希望,我们放慢了测量速度,只求最后结果正确,虽然绕了远路,但还是比过草地保险,在测完这些点后我们终于补回了误差,然后在将近10点时返回教室进行内业计算,一直算到晚上9点才将数据全部算完。水准测量注意事项:(1)前后视距差不大于5米,前后累积视距差不大于10米。(2)观测时水准尺立直,前后左右都不能倾斜。(3)转点放尺垫,控制点不能放尺垫。(4)在测完一站时,尺垫不能马上拿走,需要在计算检验合格后才可以拿走。9

5三.导线测量9

6第三天,我们拿着全站仪开始了平面控制测量,为了不与其他组同时有交汇点,我们从4号点开始测量。首先我们把仪器架在4号点,在3号点和5号点各立一棱镜,为了减少因棱镜杆倾斜造成的角度误差,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镜头先对准棱镜杆底部的控制点上进行角度读数然后再对准棱镜中心测距。我们先对准3号点开测,然后得到的角度并非所求角,之后老师路过进行指导,明白了错误所在。在表上记录时还是有误,半侧回角值之差有几十度。然后又一起仔细地把书上内容翻阅了一遍,才发现不够减时需先加上360度再去减。之后开始慢慢熟练,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索性把第一次的盘左读数定为零,测完一个来回后又把右盘读数定为零进行测数。在8号点雒老师检查数据发现了这个错误并指明这样读数无意义,之后我们便改变方法,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例:测站8号点,目标7,9号点,全站仪先左盘对准9号点角度置零,同样左盘对准7号点读数,再用右盘对准7号点读数,最后用右盘对准9号点读数。之后测的每一站半侧回角值之差也都在20秒以内,符合要求。一天完后,测角测距基本结束,晚上进行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但是在做完几番计算后,角度一直无法闭合,总是会产生12分的大误差。然后我们开始误差排查,在距离这一栏发现从10号点看11号点(83.184m)与从11号点看10号点(83.068m)有将近12厘米的误差。从左盘,右盘两个读数来看,这个应该不是系统误差应该是人为误差。决定明天对这两点重新进行测量。第四天早上,重测10,11号点,首先我们把仪器架在10号点,棱镜放于9,11号点,以防出错,我们对控制点进行了拍照,测量发现数据与前一天基本吻合,然后又把仪器架在11号点,棱镜放于10,12号点,在从11号点看10号点时发现比第一次测多了14分,然后全部测完发现一测回角值足足增多了14分!错误找到了,后来才知道错误在10号点,棱镜与全站仪架在了两个不同的控制点上。四.碎部测量9

7第六天上午,沈老师在会议厅讲解了碎部测量和数字绘图。之后我们先来到2号点开始碎部测量。一开始很不顺利,新创的文件马上就没了,测量的数据也没有了,SD卡无法在电脑上显示等等。我们询问了老师又把SD卡插到机房电脑之后总算能用了。立杆员和绘图员先把测点的顺序记录好之后操作员按照“BS—粗平—精平—坐标—测站坐标—后视定向—(对准点)是—space—输入仪器高—测距—记录—记录”这一套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天下来,我们在校园内测完了2,1,15号控制点的碎部。第七天,老师教我们使用GPS在山上放样碎部测量,操作非常简单,手簿连上基准站和移动站后很好操作。一天就能把山上的点全部测完,凡是有起伏和空旷的地方都要设站测量,另外,亭子,电线杆,坟地这些有标志性的地方也要设站测点。晚上我们用数据线把手簿上的数据传输到了电脑上。第八天,在全站仪测完控制点,GPS测完山上点之后,我们进行了加密测量并且试用了后方交汇,别墅周边需要测量的事物很多,所以需要设很多加密点。熟悉了之前的操作,这一天的操作非常流畅,中午便测完了校园里的所有点。下午我们对照画下的草图开始了内业绘图。第十天上午各个小组在会议厅以PPT的形式对这几天的实习状况进行了汇报和讲解,下午开始了关于水准仪测高程和全站仪碎部测量的考核。我们组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这两种仪器的考核。心得体会:十天的实习使我明白了出真知的道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不注意一些小细节,忽略掉一些重要因素,那么大局势必会受到影响。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很多次因移了尺垫,动了脚架而影响了精度。虽然尺垫只是平移了几厘米,仪器只是稍微动了一下,最后测得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9

8欲速则不达。不要去图快而忽略了质量,追求速度固然是好的,但它必须建立在质量牢固的基础之上。在实习中,我们为了赶超别人,水准测量时都在想尽办法走近路,翻草地跃小山坡,导致后来误差计算时差了20厘米。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求稳不求快,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小组正是因为有明确的分工和很好的合作,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发挥各自的才智,任务才能顺利地完成。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小组成员内部可以取长补短,不懂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我们就是在讨论与分享中,知识得到了巩固,困难也得到了解决。我们在数据出错后晚上一起到教室开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进行了讨论,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