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研究 (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文章以XX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就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国际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3.4∶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22—0100—02
资产减值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产减值问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认识粗浅到比较科学的一个过程。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界普遍
2、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解决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等诸多问题。
1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历史沿革
在1992年之前,闻所未闻;1992年制定“两则”、“两制”时提出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问题,对资产减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1998~1999年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出台,首次确立了资产减值准备理念及其确认、计量原则。1998年初,财政部发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境外上市公司和境内发行外资股的上市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其他上市公司可自愿选择,无强制性要求。至1999年末,财政部又发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要求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都要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四项资产减值准备。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四项变为八项,要求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此政策不再是企业自愿选择的会计政策。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企业有效避免不良资产生成或减少不良资产,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公司管
4、理层对计提比例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又可以转回,这就为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集中在某一年度巨额计提,虚假亏损;部分冲回以前年度集中计提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资产减值之所以成为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又一个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本身存在缺陷。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后,财政部就开始启动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到XX年终于出炉。
2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但
5、在资产减值准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确认时间、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等方面。下面就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进行比较分析。
2.1资产减值确认时间及标准的比较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某项资产如存在减值迹象,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减值损失;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我国对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采用经济性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规定,“可收回金额的
6、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国际准则还进一步规定,无论是否有任何减值迹象,会计主体也应在每个年度报告期末估计一项无确定使用年限或尚不可使用的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每年度测试企业合并时取得的商誉的减值;要求一个会计实体至少按年度测试仍不可使用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值。还规定采用经济性标准确认
7、减值损失,即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金额时确认减值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制定准则过程中,一方面是考虑了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交易环境和实质相同的情况下采纳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会计处理。
2.2可收回金额计量的比较
可收回金额应该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来确定。处置费用就是指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发生的直接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可收回价值,指资产的销售净
8、价与其使用价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销售净价,指在熟悉情况的交易各方之间自愿进行的正常交易中,通过销售资产而取得的、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