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

ID:60409978

大小:3.6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12-05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_第1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_第2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_第3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_第4页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课用)17课桃花源记(第二教时)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陶渊明预习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⑴落英﹙﹚缤纷﹙﹚⑵屋舍俨然﹙﹚⑶阡陌交通﹙﹚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⑸黄发﹙﹚垂髫﹙﹚⑹便要还家﹙﹚⑺皆叹惋﹙﹚⑻便扶﹙﹚向路﹙﹚⑼诣太守﹙﹚⑽寻向所志﹙﹚⑾欣然规往﹙﹚⑿寻病终﹙﹚⒀后遂无问津者﹙﹚花繁多的样子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类老人小孩同“邀”邀请惊叹沿着原来的、先前的拜见所做的标记打算不久探访再读课文(第3节)——明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活动:一生用现代汉语串讲课文大意,其他人随时指出其翻译不太准确的地方,研讨解决并把不明白的语句记下来。要求:借助文下注释,标出重点词句步骤:

2、翻译接龙疏通文意,强调重点竟然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从所”,从何处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疏通第三节,强调重点同“俱”完全、详尽代桃花源中的问话人同“邀”邀请都、全同义,打听妻子和孩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疏通第三节,强调重点同乡、乡邻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隔绝,不通音讯竟然朝代更不必说给渔人所知道的世事“所”附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人

3、、事、物、地方。惊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疏通第三节,强调重点他们的引申为“居住”告诉值得第三节译文:桃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人们就渔人把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殷勤款待)。村子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于是就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第三节译文: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

4、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地为(他们)详细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总结第三节1、找出文中表现桃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2、桃源中人来此地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桃源中人怎样的追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躲避暴秦的压迫和社会的动乱,表现了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的生活。(这里有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黑暗腐朽现实社会的否定。总结第三节3、“皆叹惋”一句包

5、含几层意思?反衬世人的不幸;表现桃源中人对战乱的厌恶,对没有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理想的追求。——因为他们害怕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返回上页下页4、为什么桃花源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疏通第四节,强调重点已经渔人的沿着/原来的、先前的动词,用符号作标记到拜见像这样,指进出桃源的全部情况名词,所做的标记取得,这里指“找到”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

6、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第四节翻译——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去寻找桃源,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疏通第五节,强调重点代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高兴的样子打算没有实现不久探寻渡口,这里指“探访、访求”南阳有个刘子骥,是名清高的隐士,

7、听到这个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第五节翻译一(1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二(2、3段)渔人进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三(4、5段)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再寻桃源未果的情形。段落层次主题: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今天我们应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政治理想?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以安慰;对现实的无奈,有逃避的心理。而今天

8、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幻想行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积极意义:消极意义:文言知识整理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同“俱”,详细。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2仿佛若有光3阡陌交通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无论魏晋6遂与外人间隔7说如此古义:今义:鲜嫩美丽味道鲜美隐隐约约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