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73457
大小:5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9-07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原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因材施教原则马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751100)摘要: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人,个体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消除“学生个体学习差距,实现整体发展目标”方面具有显著而又重要的功效。我结合新课程目标要求,抓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是公认的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思想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人类教育思想
2、的重大贡献。它既是优秀的教育思想,又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指导着我国的教育教学。那在小学数学中该如何正确运用呢?我粗浅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因材施教原则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11“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
3、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施以不同的教学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按照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在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坚持因材施教。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产生的误区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因材施教中普遍明显存在着几个误区,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制导性、支配性和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班级授课作为教育历史的产物,主要是追求规模效益,表现出集体授课、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征。但它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自由、和谐方面则明显弱化了。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通过互补可消除。
5、遗憾的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一些人由此走向极端,把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对立起来,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产生了种种偏差。111、认为班级授课所传授的容是基本的、主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好,若再因材施教岂不是加重负担。其实在我们数学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们会认为本来新授课就是传授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了,我们是不可能谈什么因材施教的。在课堂上大部分数学教师所理解的因材施教就是在练习环节把练习题按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让学生练习,从而让学生掌握新授知识。这能谈得上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了吗?2、把教学活动等同于班级授
6、课,班级授课结束,教学活动也随之结束。众所周知,班级授课面向全体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容。可它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学习困难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容,课后他们需要辅导,而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教学只能在课堂上体现,课后“炒冷饭”的教学方法不可取。固然这种炒冷饭的方式不怎么被老师们所认同,但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消化在课堂上所没能掌握的知识。难道因材施教仅只局限于课堂上吗?3、在班级授课的同时缺乏因材施教,把因材施教孤立于班级授课形式之外,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老师们认为短短40
7、分钟一堂课,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发现,许多老师生怕在课上完不成教学容就不顾及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而匆忙进入到了下一教学环节。造成部分学生囫囵吞枣,不消化现象日积月累,恶性循环,失去兴趣和信心。(二)、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主要表现在:1、在思想认识上,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以外需要个别施教的学生实属少数。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因材施教的对象,岂不是对班级授课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否定。112、在情感心理上,对全体学生亲疏有别,厚此薄彼,不能够一视的对待每
8、一个学生。我们老师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满意的学生过分偏护,对不满意的学生疏而远之的情感态度。教师不能与每个学生公平地相处,这样就对一部分不受老师喜欢的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