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48728
大小:5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9
《《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___一、基本知识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15题,总计30分)1.一般认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始于博比特的哪部作品:cA.《课程》B.《课程论》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泰勒所列的“筛子”:cA.学校教育哲学B.学习心理学C.教育社会学3.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哪位学者提出的:aA.斯滕豪斯B.泰勒C.施瓦布4.美国的施瓦布提
2、出的课程理论,通常被称作是:c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实践模式”5.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其中,“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属于哪个层次:b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经验的课程6.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泰勒提出目标的确定要有三个来源,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泰勒所指的目标的来源之一:cA.对学生的研究B.学科专家的建议C.家长的意见7.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课程开发工作的起点是:cA.厘清学校面临的问题B.学校情境分析C.教育目标的确定8.强调“集体审议
3、”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实践模式9.在“理解有关营养的重要事实和原理”这一目标中,属于“目标的内容方面”的信息是:aA.“理解”B.“营养”C.“重要事实和原理” 10.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特点是:bA.以课程目标的厘定为起点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C.以集体审议为方法1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bA.活动课程B.校本课程C.拓展性课程12.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学科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13.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
4、与“逻辑顺序”相对的原则是:bA.经验顺序B.心理顺序C.社会顺序14.我国西部某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先计划中的“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改为“农作业种植实验”,这属于课程实施的:bA.忠实取向B.相互调适取向C.创生取向15.课程组织通常要遵循的原则除“整合性”、“连续性”外,还包括::aA.顺序性B.一致性C.和谐性二、辨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做分析,每题10分,总计20分)1.课程就是教学科目。错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尽管这是使用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这种定义把课程内容与
5、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其最大的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课程含义还有的观点是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以及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2.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里的选修课程。错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选修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尽管从形式上看校本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但两者在内涵上、功能定位上有显著的差异。 二、
6、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总计30分)1.古德莱德曾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执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结合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学习领域(如“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较详细地说明这五个层次各是什么意思?以品德与社会为例:理想的课程是指:课程专家就社会发展、学生的需要及课程本身的角度,提出的应当如何设计和应当达到什么水平或标准的设想。正式的课程:是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专家或研究者制定的一系列规定性的文件,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悟的课程:是一线教师由于各自得经验和知识的差别,对于文件课程所反映
7、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内容方法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就是每个教师对正式课程的领会。执行的课程:就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往往与文件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别,与教师所领悟的课程有密切的联系。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际得到的东西,一般认为是在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所获得的经验。2.一般认为,课程内容选择有三个主要的资源,即“学科”、“社会生活”和“学生”。在我国以往的课程编制中,较为注重“学科”而忽略“学生”和“社会生活”,新近的改革中开始强调“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太
8、过注重“学生”和“社会生活”有可能降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你认为,以我国当前的形势看,三者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更为合宜?不论课程内容、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都只有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才可能成为相应得课程目标,课程发展史上也从未走极端,只是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