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

ID:56177224

大小:591.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04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_第1页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_第2页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_第3页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_第4页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第8期众秀何完No.8,2012(总第391期)EDUCAT10NALRESEARCHGeneraI.No.391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李长伟[摘要]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5"-下对师生关系问

2、题的理解和解决。[关键词]目的论;机械论;师生关系[作者简介]李长伟,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济南250014)何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得与失,进而提出解决现代师生问题的有效路径。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教育说到底是师与生的交往活动,倘若不能对师生关系有一个正确和清晰一、目的论视野中的古代师生关系的认识,教育理论就会缺乏坚实的根基,教育实践也无法正当展开。就当下中国的教育现实而言,作为社会关系之一种,师生关系因古今自然师生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已成为一个令全社会关注观之不同而不同,因为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他是自的焦点问题,有关这方面的教育案例不断见诸报然

3、的一部分,只有认识了自然,才能认识作为部分端。可以说,“今后教育的改革,急需着力推行的的人以及社会关系。进而言之,自然观直接影响首要工作,便是师生关系的改革;不然的话,就算着对人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对师生关系的看法。是有最好的校舍与最好的设备,还是效果不大的古代的自然观是目的论的,伴随着目的论自然观——因为教育效果的提高,精神的因素,人的因而来的是目的论的人论。目的论的人论规定着古素,是决定性的因素。”⋯欲要回答何谓良好师生代人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基于这种理解的实关系的问题,就有必要审视师生关系的古今之践,所以笔者拟从目的论的视角去审视古代师生变。因为人是有限的存在,当人以现代的眼光去关系

4、的内涵和特征。看待现代的问题时,视阈是有限的和封闭的,无法(一)目的论视野中的人论完整地洞察问题的实质。在这个意义上,以古今在古代思想家看来,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之变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问题,会使人们在古与有机体,由在有限时空中运动着的诸多生命体构今的开放性辩论中完整地洞察问题,慎思现代的成,这些运动着的生命体都有其自然的目的和自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古希腊公民教育思想史论”(课题批准号:CEA060064)的阶段性成果一113—然的命运,每一生命能动地趋向其自然目的的运与教师相遇、相爱。动过程——从潜能到现实的运动,就是生命自身从教师一方来看,他对

5、善好的追寻和实践也本质的实现过程。而且,每一实现自身本质的生离不开学生,他需要主动走进学生、友爱学生。究命存在,有序地构成了一个存在的巨链,巨链的终其原因,一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古代的共同体是端就是目的因的终点,即终极因、至善或第一推动伦理共同体,不是商业和贸易共同体,不是军事同者。在这个存在的巨链中的,人有其确定的位置盟,它的伟大使命是帮助其年轻的成员成为“好和功能——一切生物都是为了人,而人可以凭借人”和“好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好人”和“好理性的灵魂认识整全的自然,认识自身在自然中公民”的存在也使得共同体得以存续。教师作为的位置,人也因向着整全的自然敞开而成为了整伦理共同体中

6、伦理资源的拥有者,共同体赋予了全。他自己也已深刻领会的神圣使命,就是将学生培由目的论的“自然观”,自然地衍生出了目的育成拥有善德的“好人”和“好公民”。因此,亲近论的“人论”。人类世界中的人及其相关物,都是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天职”。运动着的,且各有其自然的目的,并且诸多的目的二是就教师尤其是哲人式教师个人而言,为构成了一个存在的链条,链条的顶端就是终极目了实现对至善与永恒的追寻,他必须爱学生,视学的、至善或幸福。人对至善的认识、趋向和追求生为年轻的伴侣。进而言之。尽管教师的灵魂热是极其重大的课题,因为它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实爱至善,追求永恒,但教师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存现。不趋向

7、至善和幸福的人生,将是无意义、无价在,若要永恒地追求至善,就需要教师将自身的灵值的。学习和钻研知识的最高目的就是认识和实魂美德“种植”到爱“好”的学生身上,从而在传承践至善,成为“好人”。需要提及的是,在亚里士多中实现教师对爱“好”的永恒追求。诚如柏拉图在德那里,至善指的是灵魂诸善,它包括伦理德性《斐德罗》中所讲到的,爱者出生在美本身的光照(勇敢、慷慨、节制、正义)与理智德性(技艺、科学、之下,所以他注定要追求不朽的美本身,并且爱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