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半夏泻心汤治肿瘤体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1期 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7,Vol.48,No.1·19·半夏泻心汤治肿瘤体悟花宝金 鲍艳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5号,100053)[作者简介]花宝金(196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学科、重点
2、专科后备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肿瘤。在早期癌瘤术后防止复发转移、中医药配合肿瘤术后放化疗减毒增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癌性疼痛、胸腹水、发热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5部,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肿瘤;《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临床应用满、腹痛、肠鸣泄泻、食纳差等下寒症状之上热下寒、寒于多种疾患,疗效显著。根据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我热错杂证时,均予本方加减化裁以和解半表半里,清上们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收到了较满
3、意的疗效,也进温下,收效甚捷。一步加深了对《伤寒论》的方证和六经的理解。如:杨某,男性,75岁,干部,2004年6月8日初诊。主1 临床应用多显效诉:胃脘部疼痛3个月余,伴食欲不振。患者于2004年3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其病理改变以“瘀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泛酸、(滞)、毒、痰(湿)、虚”最为多见。我们从临床观察看到恶心、呕吐、纳呆、眠差。4月2日在北京某医院行胃镜检肿瘤一般为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变,其特点在于因查示:胃窦、大弯侧多发溃疡,边缘隆起,基底较硬。溃虚致实,又因实致虚,病因病理复杂,变化多端。临床多疡边缘取活检病理为:黏液
4、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4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而单纯寒、单纯热、单纯实月20日住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大弯侧、胃窦部或单纯虚者均少见。大多数肿瘤患者,又接受放疗、化肿物6cm×5cm,已穿透浆膜肌层。术后病理为:胃黏液疗、介入治疗等,均易出现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加腺癌,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层并侵之肿瘤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且病程日久,有不少患者犯胃壁神经,胃窦大弯侧淋巴结转移1ö6,上、下切缘,出现寒热错杂证。我们在临床凡见到口干渴、咽喉不大网膜和贲门旁均未见癌组织。术后1个月余开始化利、唾脓痰、心烦、恶心呕吐等上热症状,以及心下痞疗,方
5、案为:FM,两个周期,因药物反应大,停止化疗。症见:神疲乏力,消瘦,恶心纳差,口通讯作者:花宝金,huabaojin@sohu.com,(010)88001016干,心下痞满,肠鸣便溏,眠差,舌质淡,苔薄黄,脉沉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一寓有小一,小一中又涵有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应重视端正学风,尊一,两者相兼容而为用。如此见解不仅对中医学术研究重参师,教学相长,倡导认真开展读书活动,治经典之具有指导作用,对宏观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链接,纳学要落脚临床,实实在在去“做”。切忌坐而论道,真正入到系统复杂科学的领域至关重要。近日有学者撰文把心思放在病患者身上,为患
6、者服务,以患者为师。同讨论自我感受的主观症状对医学的贡献和医师参照的时,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感悟经典理论、参师意义;有学者从分子水平寻求直接调节整体功能的物经验与自己的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随时记录整理点质,而突破靶细胞的发病机制;有医生运用助阳化气,滴体会,集涓流而成大河,这是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重要通利小便的方药能同时改善胃肠症状,治疗幽门螺旋途径。《中医杂志》“读经典做临床”栏目正是这样的一杆菌引起的胃炎;还有医生使用中成药治疗老年良性个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园地。如果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前列腺增生,运用非线性方法,优化观察指标,不把增研修项目既起到了培养临床中
7、坚骨干人才,造就学科生前列腺的直径做为惟一的“金”指标,用综合量表评领军人物的作用,同时又带动了新一代中医师群体的价疗效而获得认许。这就是中医的思维,要坚定地走中成长,我们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我们的中医事业就有国人自己的路。了无限的希望。·20·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1期 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7,Vol.48,No.1细。西医诊断:胃窦部癌化疗后,黏液腺癌,管状腺癌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致寒热错杂,痞塞于中,而出印戒细胞癌。中医诊断:反胃,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现心下痞满而不痛证。《金匮要略õ呕吐
8、哕下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