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70746
大小:105.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26
《慧教巧学之导课和结课技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慧教巧学课堂之导课和结课技巧导课-课堂的序曲(一)导课的五大功能(二)导课的十五种方式(技巧)(三)导课的四条原则(一)导课的五大功能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认知活动的监督机制,没有注意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发生。2.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和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意愿。3.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复习旧知识能承担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作用,激活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的联系。4.明确交代本课可达成的操作性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能引领和规范学习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教师检测学生的依据。5.创设学习情境和
2、氛围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内在学习动机)、融洽课堂气氛和扣住学生心弦的作用。(二)导课的15种方式(技巧)1.直接导课指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揭示本次课的主题、目标,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教学实例】《茶花赋》教师:今天,我们学习《茶花赋》,作者杨朔。这篇文章发表于1961年。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个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这些美好的感情充盈我们的胸际。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我们的心中就涌起热爱祖国的感情来,可是我们拿
3、起笔来写的时候,就写不出来。有的同学就问,祖国这么大,怎么表达?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怎样才能表达得具体形象,写出新意呢?《茶花赋》就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感受。2.直观导课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具、标本、图片、投影、幻灯、电视、电脑等多种媒介等直观手段,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逼真的现场感受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直观导入时,教师应适时提问,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3.故事导课指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奇闻趣事,使学生顺势自觉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学实例】标点符号用法教师:相传从前有一个地主,他想给儿子请一位先生。谈妥报酬后,地主提及中餐的标准,教书先生说:“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足矣。”
4、地主听后大喜,满口答应。次日,当辅导到中午用餐时间,地主就端了一盘青菜过来,没想到教书先生勃然大怒,指责地主食言,他说:“我们不是说好的,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足矣。”地主一听,虽知吃亏,也只好认账。同学们,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希望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用法,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4.实例导课指教师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例(新闻、身边真人真事),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教学实例】甲醇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宣读了一则1998年的新闻。新闻的标题是《
5、不法之徒制售毒酒酿命案,山西朔州19人中毒死亡》。[新华社太原2月4日电]春节前,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朔州市一个体户。经省技术监督局事发后测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这些散装白酒流向社会后,从1月26日开始有人中毒,到记者发稿时止,平鲁区、朔城区因饮用此酒中毒住院治疗的人员累计161人,其中有19人死亡。教师在读完该新闻后问道:“为什么饮用甲醇浓度超标的白酒会中毒?甲醇有何性质?其结构如何?”学生个个面面相觑,神情惘然。教师抓住时机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甲醇的性质,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一内容后能够明白上述中毒事
6、件产生的原因。”5.实验导课(科学课)指在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导入学习活动。【教学实例】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教师用小刀切下一小片钠,问:“这表明钠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然后让同学们观察钠的颜色,问:“钠的颜色如何?是否具有金属光泽?”再将一小片钠投入水中,钠浮于水面,产生燃烧,迅速熔成小球,直至最后消失,问:“钠的比重如何?燃烧说明钠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入几点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问:“这说明生成了什么性质的物质?”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兴趣盎然,教师抓住机会,及时呈现这节课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学习
7、内容: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希望通过学习,大家都能掌握钠的性质,知晓上述问题的答案。”6.问题导课教师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进而引发思考和学习的欲望,从而导入学习活动。【教学实例】《将相和》教师:“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会“和”呢?教师紧接着说: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学习,大家要知道“将”和“相”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文章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