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17466
大小:14.09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2-25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项脊轩志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项脊轩志————————————————————————□归有光课前自学预案而 尔 你一丈见方到处环顾看拜访反而、难道顾惜、顾念只、不过稍微、略微逐渐,渐渐公家供给的粮食安放设置放弃,丢下购买,添置离开距离除掉,去掉女子出嫁回来返回归顺归到一处归还名词作状语,向下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亲手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名词作动词,上朝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五、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句。(2)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②语未毕,余泣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句。判断省略(3)①又杂
2、植兰桂竹木于庭②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③鸡栖于厅④其制稍异于前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类倒装句。状语后置一、作家剪影屡次落第的散文大家——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是明代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等人同称为“唐宋派”。二、资料存盘追忆旧居,眷恋亲情归有光的远祖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远之意。他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
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志,名词,就是“记”的意思。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
4、派”的模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唐宋派”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们的文章大都能够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气韵流畅,平易近人。其中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最高。归有光的散文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创作,包括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其中杂记50篇是他的创作精华,而其中那些写自己家事的杂记,亲切生动,价值尤高。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事件为题材来反映他所处的时代
5、,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三、意旨探微《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课堂探究学案1.本文的内容均围绕“项脊轩”而写,那么本文线索是“项脊轩”这个小屋吗?【参考思路】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另一条是作者
6、的思想感情变化。叙事项脊轩修葺前后的风貌可爱之状,可爱之情抒情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家庭衰败,哀痛之情追忆祖母、母亲的感人逸事可念之景,可叹之情“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往事历历,可悲之情补写丧妻前后逸事悲欢怆然,眷恋之情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环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串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2.第三段是补叙,是一段小小的插曲,非常简略地写了两
7、件事,“能以足音辨人”和项脊轩四次遭火未焚。当然,这不是闲笔了。思考:如此点染有何作用?又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思路】如果不算后文的补记,作者行文至此,已是收尾,“能以足音辨人”轻轻一点,照应前文。既突出了小轩的寂静清幽,又同分家后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使“竟日默默在此”显得非常合理。接着,又写小屋四次遭火未焚,更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深厚感情。3.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参考思路】(1)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过”,拜访,到。祖母的话
8、亲切又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