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

ID:50516977

大小:2.3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06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_第1页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_第2页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_第3页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_第4页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住区的规划设计-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内容•补上一讲: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第4讲:居住区的道路与停车设施•第5讲:居住区绿地与环境设计•第6讲:居住区管线综合与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7次课:互动教学——拆围墙“运动”带来的后果?走向居住区规划设计重原则,辅以形式(因地制宜)、指标和数据(进化的)思考与问题上一讲居住区规划设计Topic1基本原则与要求Topic2家庭生活与住宅功能Topic3住宅群体组合Topic4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2 住宅群体组合对日照、通风及噪声的防治(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2)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

2、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3)住宅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日照标准: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日照间距: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为保证每户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日照标准: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日照间距: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为保证每户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日照间距计算方法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tanh=(H-H1)/D,  日照间距为:D

3、=(H-H1)/tanh;式中:h—太阳高度角;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实际应用中,常将D换算成其与H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以便于根据不同建筑高度算出相同地区、相同条件下的建筑日照间距。相临两幢建筑室外自然地坪存在高差的,应按下图所示,确定建筑高度。在同一用地单位的建设用地内,如两幢建筑物首层均为架空层的,南向(或东向)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可自北面(或西面)建筑物架空层的梁底标高起计。规划设计中的建筑高度消防设计中的建筑高度一致吗?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技术标准与准则(试行)(建筑篇)2004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

4、的间距系数住宅日照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住宅正面间距:按照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不同方位折减系数换算。住宅侧面间距符合下列规定:(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住宅群体争取

5、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争取日照和减少日晒主要通过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利用地形和绿化等手段。山地可利用南向坡地减少日照间距。A 住宅错落布置B 布置点式住宅C 住宅偏转布置D 利用绿化防止西晒E 利用地形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措施通风——炎热地区须加强自然通风。——潮湿地区自然通风可使空间干燥。——寒冷地区存在住宅防风防寒问题。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通风的方向等有关。住宅间距不可能很大,为提高通风效果,住宅需要选择通风合适的朝向,在夏季迎主导风向。不同入射角影响下的气流示意间距越大,后排风压越强间距

6、越小,风入射角影响越不显著间距相同时,入射角由0-60度增大,风速相应增大入射角30-60度,通风较为有利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规划布局与夏季主导风向;建筑组合;绿化组合。A 住宅错列布置,增加迎风面B 低层建筑布向迎风面C 迎风面布短栋建筑D 利用绿化导风朝向住宅的朝向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及地形等因素有关。朝向考虑的因素:——冬季适量的阳光。——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外墙面。——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有效利用土地。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防噪噪音源:交通;人群活动;临近工业商业DIS

7、CO室内/纺织车间:100-120分贝交通繁忙道路25米范围:70-90分贝正式场合的对话:50-60分贝郊野环境:20-30分贝为控制噪音,需要制定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生活内容需要的噪声标准。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措施A  控制噪声传递,隔开燥声源。B  合理组织道路系统,减少穿越。C  合理布局建筑D  利用绿化E  利用人工障壁F  利用地形高低起伏屏障。E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