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 (3).doc

升和毫升 (3).doc

ID:49726063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升和毫升 (3).doc_第1页
升和毫升 (3).doc_第2页
升和毫升 (3).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升和毫升 (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参考表单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教学形式讲授式教师蔡宇单位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小学课题《升和毫升》教学反思关键性事件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情况或缘由、经过及干预过程、结果等)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

2、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

3、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2、指名口答。想想做做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反思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老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

5、“玩水”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主动、探究、合作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具有特点如下:1、以生活问题为纽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郭老师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如“哪个水杯盛水多”“每瓶饮料到底有多少呢?”等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在“猜、倒、看、比、量”的实践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建构新知。2、

6、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数学思考。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本课,郭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多次“玩水”中,体验什么是“容量”,认识“升”和“毫升”,怎样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等等。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主动探究,也学会了与人交流,效果很好。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认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为生活服务。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

7、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怎样比较出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用毫升和升做单位的液体?”“两个一样的杯子,倒入了不一样多的水,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呢?”等等问题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本节课,虽然实践性较强,但是教师在处理上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操作、交流、倾听等学习习惯,使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

8、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