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595238
大小:62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2
《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鄂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4题;共1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渊(yuān)博 压榨(zhà) 锲(qì)而不舍 怒不可遏(è)B.汲(jí)取 推敲(qiāo) 鲜(xiān)为人知 根深蒂(dì)固C.狡黠(xiá) 创(chuàng)意 孜(zī)孜不倦 拈(niān)轻怕重D.恭(gōng)喜 模(mú)式
2、 不言而喻(yù) 义愤填膺(yìng)2.(2分)在原文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________,互相挤着、撞着,________,________,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________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A.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前呼后拥 B.千军万马 畅畅快快 前呼后拥 推推搡搡 C.
3、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千军万马 D.千军万马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畅畅快快 3.(2分)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即本课所学)。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手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儿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
4、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第11页共11页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5.(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无常》描述儿时所见“无常”形象,暗含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嘲讽。B.“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
5、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C.《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D.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6.(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包括赋、比、兴三部分。B.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6、。C.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D.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7.(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曹刿论战第11页共11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①又何间焉________②小惠未徧________③必以信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在裁剪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B.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C.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
8、“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问其故”等照应,表明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