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80994
大小:4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1-16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步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作文六步审题法一、方法指导: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还没有读懂材料,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就写,往往偏离题意,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材料作文的审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看材料涉及到哪些人或事物; 第二步:材料的原作者把哪个人或事物作为主体了; 第三步:作者对主体人物或事物的感情倾向:是褒、是贬还是中性;第四步:由果寻因,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褒为什么贬?若是中性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五步:抓关键词语,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关键词语往往是重复词语)第六步:联系现实确定基
2、本立意,反向推想,此立意能否用本材料作为最佳论据,如果不能则进一步改进立意,前添后补,加入限定词,以期最佳。二、范例演示:2009全国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3、。”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第一步:看材料涉及到哪些人或事物:老鹰、乌鸦、山羊,牧羊人、牧羊人的孩子。第二步:材料的原作者把哪个人或事物作为主体了:乌鸦。第三步:作者对主体人物或事物的感情倾向:中性。第四步:由果寻因,为什么是中性:通过牧羊人的话,否定乌鸦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模仿;又借孩子之口肯定乌鸦不安于现状勇于求变。第五步:抓关键词语,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本则材料中“模仿”是关键词语,据此可判断本材料说理的角度
4、是“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①盲目模仿不可取;②切不可好高骛远;③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④找准自己的位置;⑤做事要量力而行;⑥人贵有自知自明等。从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的角度入手,可考虑:①勇于尝试,精神可嘉;②要敢于创新等第六步:联系现实,揣摩材料的针对性,确定立意。本则材料归纳为“重视实际情况”,也能说“要敢于创新”,反向推断,是否能以此为最佳论据,似乎两者都有些以偏概全,于是添加限定,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两个道理加起来,确立“既要学习他人长处又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即为最佳立意。重点讲解:一、分清主次,揣摩出题意图一
5、个材料,其叙述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具有多个叙述对象。因此在阅读材料时,我们一定要分清哪个叙述对象体现了整个材料的主要倾向,哪个叙述对象没有体现主要倾向。体现主要倾向的就是叙述的主要对象,反之,就是次要对象。把握了这个倾向,材料的立意也就不难搞清楚了。①山坡上有一棵巨树的残干。②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年了。③当初它只是一棵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④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由树皮往里吃,以它们微小的却不停止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⑤它
6、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甲虫面前。此材料叙述的对象有两个:大树和甲虫。依据句③中“然而它顽强地生长成为一棵大树”和句⑤两个关键性语句,可推断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树。历经400年遭受摧残却顽强成长为大树的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死的甲虫面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微小的错误,要防微杜渐。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倾向和立意。重点讲解:二、由果寻因,提炼观点任何一个材料都要交代事情的结果,如果我们抓住这个结果,并由果寻因,常常会分析出材料的主旨,从而确立正确的立意。19世
7、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
8、油锅。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再运用对比法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