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

ID:47958084

大小:2.2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考纲考点考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重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重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难点)4.昼夜长短的计算。(难点)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重难点)本讲是高中地理的难点,但在高考中命题难度降低,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等规律性知识,并且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考查偏多。以选择题为主。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2、4)轨道与速度1.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2.如何区分春分和秋分?提示: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

3、经过赤道时的节气。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b.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3.若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则热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将减少(增加)4°。4.若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四季和五带有什么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将不会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

4、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关注“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学会正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

5、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小)黄赤交角等于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扩大(缩小)直射赤道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扩大(缩小)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无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无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始终昼夜平分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无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高考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

6、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2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

7、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答案:1.D 2.D 昼夜长短的变化(5年1考)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

8、、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有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